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0篇
  免费   163篇
公路运输   2519篇
综合类   2472篇
水路运输   88篇
铁路运输   87篇
综合运输   1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针对黄骅港区饱和密实粉土,通过三轴剪切试验以及原型耙齿切削试验,研究饱和密实粉土剪胀特性及其对耙齿切削阻力的影响。三轴试验结果表明,黄骅地区饱和密实粉土在剪切过程中表现为应变软化性状,偏应力峰值与围压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在剪切过程中,土体先剪缩后剪胀,随着围压的增大,剪缩性状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应力应变性状可划分为4个不同阶段。原型耙齿切削试验结果表明,饱和土较非饱和土切削阻力增长得更快;饱和土切削阻力最大值为非饱和土切削阻力最大值的2.7~3.3倍;对于饱和土,切削阻力达到稳定值后,其波动幅度较非饱和土要大。上述试验结果均表明,土的剪胀性对于耙齿切削阻力的影响十分显著,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土的剪胀性对于耙齿切削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室内紫外线加速老化系统,在确定紫外线对沥青薄膜的老化作用后,采用不同种类的紫外线吸收剂对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进行改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种添加剂在不同剂量时对沥青性能的改善程度各不相同,且某些添加剂在合适剂量时对沥青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沥青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的预测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 ,并构造了预测回弹模量的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结果表明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为预测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等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是通过在基质沥青中添加调和硬组分从而提高其模量的。实验对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对其与其它几种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频率条件下进行动态模量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可以在不降低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高温稳定性,抑制和减少车辙的产生,从而保证道路的良好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有效评价集料表面纹理粗糙程度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轮廓仪直接测量了9种不同集料的表面纹理轮廓曲线,通过轮廓滤波方法将其划分为宏观纹理和微观纹理,并应用几何统计方法,以算术平均偏差、算术平均波长和轮廓偏斜度为评价指标,对其表面纹理粗糙度进行了定量评定.分析结果表明:算术平均偏差最适宜用来描述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程度,算术平均偏差越大,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度越大;波长2 mm为集料表面宏观纹理和微观纹理的界限值;根据算术平均偏差,集料表面纹理粗糙度可以划分为4级.  相似文献   
106.
公路在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路面使用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衰减,从而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运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为了评估和预测路面使用性能状况,便于进行科学的养护和管理,系统地提出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并根据实测数据与规范推荐,选择合适的养护维修决策,可为路面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同一道路使用数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各路段的路面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即路段之间的不均匀性。本文应用统计学上的系统聚类法的概念及方法,来处理各个路段沥青旧路面材料几个主控指标,将各段沥青路面进行归类,可以使施工操作简便,用时又保证了沥青旧料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8.
依托江西九景(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大修试验路工程,分析掺加水泥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机理,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讨,可为省内外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的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9.
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DSR)、低温弯曲流变仪(BBR)和Brookfild旋转黏度仪,对不同掺量的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岩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PG高温等级和黏度提高,抗车辙因子增大,相位角减小,大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降低了温度敏感性,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低温条件下蠕变劲度模量增大,低温性能有所下降,但当岩沥青掺量为2%~8%时,不会对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性能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采用FWD对某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进行全线弯沉检测,以及对不同路面结构型式进行FWD与贝克曼梁弯沉比对试验检测,以分析评价旧沥青路面结构的强度状况。根据代表性路段旧沥青路面实测的结构层厚度和力学参数代表值,采用公路路面设计程序计算旧沥青路面顶面弯沉值,比较其与将FWD实测弯沉值转化为贝克曼梁弯沉代表值的差异,有益于旧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