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19篇
综合类   63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71篇
综合运输   4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61.
车用催化器起燃特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国外在冷起动催化器起燃特性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冷起动特性评价实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参照15工况测试时的排气温度变化,提出了冷起动催化器起燃时间特性评价的实验方法。并用该方法对3个催化器的起燃特性进行了评价,与起燃温度特性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价催化器的起燃特性。  相似文献   
262.
用快速老化方法评价国产三效催化剂性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建昕  肖建华 《汽车工程》1999,21(5):280-284
我国自主研究开发的车用三效催化剂具有贵金属含量低和成本低的特点,但其性能指标特别是耐久性能否满足实用化要求的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汽车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63.
ABS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原有ABS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附着系数利用率这个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比较完全地考虑了制动过程中侧向与纵向的附着情况,提出了一种侧重于侧向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对于评价的指标,便于用仿真计算验证其正确性,从而达到在设计阶段就可对ABS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缩短了ABS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264.
对富康轿车等速万向节传动轴国产化时鉴定试验中的各个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Palmgren的方程式和累积损伤原理并结合富康轿车的整车参数,对等速万向节尺寸的选择是否合理进行了校核;提出了台架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要求;利用富康轿车变速器的载荷数据计算了耐久性试验指标以适应各供应商不同的试验设备情况;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265.
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加权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6.
汽车脉冲输入平顺性评价指标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分析了脉冲输入下人体所受到的振动速度响应到基础上,运用ISO2631新草案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指标和限值,提出了脉冲输入下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的限值,最后以东风EQ2102C型军用越野汽车为例,说明了脉冲输入下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267.
兰新线百里风区不同型式挡风墙防风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荧 《铁道技术监督》2012,40(1):34-37,42
兰新线百里风区是世界上内陆风速最高、铁路风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挡风墙是百里风区的主要防风设施。根据现场实车运行试验、挡风墙空气动力学地面试验、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和评估百里风区各种型式的挡风墙以及挡风墙各种过渡段的防风效果,指出既有挡风墙工程的薄弱环节,为今后防风工程补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8.
在分析高速列车系统对无线通信系统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在高速环境下对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评估的意义和重要性。根据我国高速铁路特点及需求,提出我国GSM-R无线通信网络指标评估体系的分层模型及各层指标构成。探讨了评估流程,对指标映射以及评估结果分析中用到的主要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数学模型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69.
针对当前既有重载铁路路基陷穴病害评价方法不足的问题,建立基于坍塌填塞法、坍塌平衡法、稳定系数法、普氏理论法的路基陷穴病害综合分析模型。通过工程算例对比分析各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讨论各类方法的相容性和互斥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模型能够较好地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获得客观、科学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270.
Research purpos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asonable 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static stiffness of the elastic pads in elastic separated fastener,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static stiffness of the elastic pads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 reasonable static stiffness test plan for the elastic pads was proposed. Besides, the evaluation suggestions for static stiffness of rail pad and baseplate pad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installation state of the elastic separated fastener. Research conclusions:(1) The test of the static stiffness of elastic pad should include two stages: preloading stage and formal loading stage. Firstly, the elastic pad shall be preloaded with no less than 2 times at a loading rate of 3-5 kN/s, and the preloaded maximum load shall be at least 10 kN higher than the static stiffness test load range of the elastic pad. Then, formal loading is supposed to be carried out at least 3 times with a loading rate of 1~2 kN/s, and at both ends of the load range the load should be maintained for 90 s, which could be shortened to 60 s in special case when the load is less than 100 kN. Finally, the static stiffness of the elastic pad is calculated by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three test results. (2)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static stiffness of rail pad and baseplate pad are dissimilar. The static stiffness of the rail pad could be evaluated by the secant stiffness in the range of 20~70 kN, while the evaluation of static stiffness of baseplate pad should be processed in terms of the reasonable static stiffness test load range of baseplate pad determined by the installation torque of anchored bolt. (3) This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applied in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of static stiffness of rail pad and baseplate pad in elastic separated fastener. © 2018,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