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344篇
综合类   397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229篇
综合运输   34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关垭子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垭子隧道穿越极高地应力状态软岩,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大变形。在工程地质勘查、现场调研、岩石力学试验及监控量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隧道变形特征,从隧道埋深、施工方法、围岩岩性、地应力及地下水等方面研究该隧道大变形的发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大变形以围岩塑性变形为主,膨胀变形影响较小,并对类似隧道的设计施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2.
冰-水相变对寒区隧道动态温度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冰-水相变对寒区隧道动态温度场的影响,通过建立隧道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考虑相变与否两种情况下隧道温度场的动态变化,研究隧道在内部气温变化作用下的冰-水相变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围岩内部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年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变化相位逐渐滞后;考虑冰-水相变后,隧道温度场年动态变化过程改变较大,温度年变化幅度显著减小;在外界低温的作用下,主洞与导洞部位均有结冰现象,衬砌和围岩内部在1月份开始结冰,4月份之后完全冻结区消失,仅在衬砌和围岩存在冰水混合区,至7月份完全解冻,解冻后重新冻结的月份为10月份,之后冻结范围逐渐扩大,全年冻结发展最快的时间为11月份。  相似文献   
893.
为了减轻和预防铁路隧道火灾事故,方便火灾消防及救援,通过分析现行铁路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对山区铁路隧道及紧急救援站点设置水消防系统进行探讨,并以高压细水雾消防系统为重点,从设计参数、消防水源选取、工艺流程、消防泵房布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推荐的设计参数与系统标准,以期为铁路隧道消防高压细水雾设计标准的完善与今后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4.
偏压隧道洞口进洞方式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山岭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选线不可避免地会穿越陡斜山体,在这些位置修建隧道,洞口极可能出现偏压的情况;在偏压段采取何种既安全、又快速、经济和环保的进洞方式,值得思考和探索。以云南公路部分隧道的洞口处理方式为例,列举成功实践的4种类型典型实例进行探讨。从实例及实践结果表明:针对分离式隧道明挖,明洞暗做、护拱盖挖,反压回填、暗挖进洞3种工法各有其优缺点和相应的适用条件;针对连拱隧道当地形偏压、两幅洞口前接构筑物不同(不对称)时,提倡采用错台式洞门进行处理。所述的几种偏压洞口处理方式及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95.
结合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实际情况,对在导线复测中出现的起算导线点数量较少且不能通视,导致导线无法获得起算边(无连接角)的计算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并通过工程实际运用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6.
利用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防治隧道冻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我国寒区隧道数量不断增加,而目前隧道冻害整治措施中的保温防寒等被动性措施效果不理想,因此研发高效、节能、环保的主动工程措施显得十分必要。对利用自然能源加热隧道衬砌的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防治寒区隧道冻害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供了若干国内外工程实例。建议交通工程管理部门就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防治隧道冻害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形成定型新产品,制定生产安装维护技术规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7.
通过对怀化分水坳隧道的地质情况及防辐射的实际研究,根据隧道放射性分布情况和监测结果,确立了一整套有效的防护措施,主要技术措施是:以移动铅屏、铅围裙屏蔽及混凝土永久性屏蔽为主,以喷雾洒水、通风降尘为辅,降低氡的浓度和射线γ强度,使作业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降到国家规定的限值(5 mSv/a)以下,同时保护环境不因弃碴和废水而被污染。  相似文献   
898.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5月在遂渝线进行了高速列车过隧道试验,对列车和隧道内空气压力变化、隧道内列车风和隧道口微气压波等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隧道内列车风风速与列车运行速度成线性关系,并且与车头和车尾的外形、列车长度、隧道截面面积及其长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隧道壁面压力近似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同等速度条件下,钝头型的25T提速客车引起的隧道壁面压力变化幅值比流线型动车组的大38.6%;由于双层集装箱列车较高且集装箱间的间距较大,致使同等速度下引起的隧道壁面压力变化最大;隧道入口的压力变化明显大于隧道出口的压力变化,在隧道口附近,三维效应非常明显,且每种车型均不同。因此,将列车和隧道耦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隧道和列车截面形状,是减小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99.
张世忠 《隧道建设》2011,(Z1):249-254
台9线苏花公路山区路段改善计划总计改善长度约38.4 km,南澳至和平段有13.1 km长之双孔单向隧道群(武塔隧道0.5km、观音隧道7.9 km、谷风隧道4.7 km),预计2017年完工通车。苏花改计划之推动,成立了苏花公路改善工程处,日后并将建制项目之交控中心。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总投资27.93亿元人民币(约126亿台币),系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双孔单向4车道设计。长18.02 km,为世界第一长的双孔单向公路隧道,该隧道2001年开工,于2007年1月20日正式通车后,15 min就可穿越秦岭。将武塔—观音—谷风隧道群与终南山隧道机电设施作比较,包括:工程地质条件,隧道型式,联络隧道、营运通风、交控监控、防灾方案,除为苏花改计划中借鉴外,亦可在海峡两岸未来隧道工程引为参考。  相似文献   
900.
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隧道消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等级的提高,对公路线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克服高程障碍,优化线路,缩短里程,特别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必不可少地需要修建隧道。由于隧道是公路交通的咽喉要道,一旦发生火灾,扑救相当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隧道设计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与灭火措施,使火灾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使隧道真正起到安全输送人员和物资的作用。结合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的隧道设计,对隧道消防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