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124篇
综合类   110篇
水路运输   116篇
铁路运输   66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箱梁在受弯时,横桥向存在剪力滞效应,为了在计算中应用初等材料力学方法求解,采用了翼缘有效宽度方法。以某实桥为背景,通过对单箱三室连续宽箱梁空间实体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出了箱梁顶板及底板的有效分布宽度系数ρs及ρf,并与规范值进行了比较,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拓宽方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西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针对单侧拓宽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建立了路基沉降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与坡脚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选定试验段进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分层总和法计算,同时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拓宽相同宽度时,双侧拓宽的旧路基中心沉降减小幅度较单侧拓宽增加15.2%;两侧各拓宽2车道时,路基差异沉降是单侧拓宽4车道时的24.3%;随着拓宽宽度的增加,旧路基中心沉降增量逐渐减小,最大沉降位置在距新建路基边缘内侧3~5m处。数值模拟、分层总和法计算及现场观测最大沉降分别为18.40、18.74、16.06mm,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3.
田海光 《隧道建设》2015,35(7):635-641
以青岛地铁3号线五四广场站为研究对象,对土岩组合地层地区的吊脚桩设计要点进行研究。通过数模模拟,对土岩组合地层中"吊脚桩"基坑的支护体系变形及内力、"吊脚桩"嵌岩深度与预留岩肩宽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有竖向荷载的"吊脚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及锚杆的施工,预应力锁脚锚杆对吊脚桩桩底水平位移的控制作用明显。2)随着嵌岩深度和肩岩宽度的增加,吊脚桩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呈减小趋势,嵌岩深度取2.0 m,岩肩宽度取1.5 m较为合理。3)由于桩脚嵌入中风化花岗岩,桩顶位移不受竖向荷载控制,仅随开挖深度增加而明显增加;桩身弯矩稍有增大,但变化值极小。  相似文献   
74.
大榭第二大桥为单索面斜拉桥,为了验证其钢—混组合索塔在施工过程中的抗风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索塔在下横梁浇筑前、上横梁浇筑前、裸塔阶段等3种施工控制状态,在20年一遇台风作用下的静阵风荷载响应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裸塔状态下施加临时风缆后对抗风性能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索塔施工过程中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裸塔阶段,位于横桥向迎风侧中塔柱根部,与恒载效应组合后,最大拉应力值为5.04 MPa,;最大拉应力产生的裂缝宽度为0.067 mm,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0.15 mm);裸塔状态下施加临时风缆可以显著减小混凝土塔柱的最大拉应力.  相似文献   
75.
基于熵权-TOPSIS-灰色关联的航道宽度设计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婷婷  施朝健  雷琴 《水运工程》2013,(12):136-141
通过对国内外3种不同的航道宽度设计规范进行分析对比,从通航安全和效率的角度建立综合评价指标,旨在 对不同的航道宽度设计结果进行排序,为航道宽度的合理设计提供借鉴。建立熵权-TOPSIS-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采 用熵权法获取各指标的客观性权重,分别获取备选方案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正、负灰色关联度,综合得出各方案的灰 色关联相对贴近度,从而进行方案排序与优选。并假定评价环境,对3种不同的设计规范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评价,从安全、 效益和综合水平上给出了各规范在假定环境下的设计效果排序情况。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对航道宽度设计规 范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
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风、流压差角等参数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航迹带宽度的影响,提出了超大型集装箱船通过弯曲航道时所需航道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7.
U型激光焊接夹层板作为新型船用结构,准确预报其疲劳寿命对于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传统焊接结构热点应力外推方法,给出了适合激光焊接夹层板结构的热点应力外推公式,计算了不同外推公式下结构的疲劳寿命,并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后研究了不同单元层数和焊缝宽度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外推公式、外推区域面板厚度方向划分3层单元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吻合,验证了热点应力法求解激光焊接夹层板疲劳寿命的有效性;并且结构的疲劳寿命随着焊缝宽度的增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8.
内河航道整治线宽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河航道整治线宽度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冲积河流"河相均衡"与输沙平衡相一致的基本原理,在现有研究中,只有文献[10]才得以体现。该研究所得整治线宽度公式计算十分简便,文章将其延伸于包括水库变动回水区在内的任何年内冲淤交替的河段;此外还提出了枢纽下游冲刷性河段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9.
铁路军用尽端式站台设计所依据的相关规定和参照的标准图已使用多年,其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与现实保障需求已不相适应,在装卸载作业技术条件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尤其不能适应部队快速投送需求。分析了站台高度、站台与平车间连挂空挡宽度、平台长度,站台斜坡坡度及变坡点设置,车钩及缓冲装置选型及安装,混凝土工程结构形式及强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技术条件需求的基础上,对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案提出改进意见,为修订相关技术标准和优化设计标准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双导堤口门航道横流特性对通航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验证的3维潮流数值模型基础上,对连云港地区双导堤口门进港航道内横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内横流垂向梯度很大,不同吃水深度的船型实际承受的横流强度存在差异,吃水较浅的船型对应的横流较强;较大横流出现在高潮位时刻附近.在设计进港航道有效宽度时,必须充分考虑横流的垂向梯度,而仅采用二维模型加以评价偏于危险.在进港船舶的调度安排上,对于抵抗横流能力弱的较小船型应避免高潮位进港,如有困难也应尽量避免高潮位时双向通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