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216篇
公路运输   649篇
综合类   386篇
水路运输   285篇
铁路运输   311篇
综合运输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水平旋喷桩施工工艺在深圳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2):114-118,141
在深圳地铁安托山站—侨香站区间矿山法隧道超前支护施工中,由于采用了水平旋喷桩施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安-侨区间暗挖隧道在饱和粉细砂层及砾砂层中近距离穿越大断面雨水箱涵及φ500 mm次高压燃气管线的难题,节约了施工成本,充分显示了水平旋喷桩施工工艺在富水砂层浅埋暗挖隧道开挖预支护工程应用上的经济优势。文章论述了水平旋喷桩的工艺机理、适应性、优缺点以及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2.
文章结合帷幕注浆技术在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大河边特大桥大规模溶洞施工处理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岩溶地区帷幕注浆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要点,对同类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文章对岜肯隧道浅埋偏压段洞口施工中出现的塌方及初衬开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结合施工实际提出了地表加固及平衡土体偏压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变形及隧道沉降开裂,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4.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新方法——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峰  肖盛能  潘威  邹明波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31-137,145
2006年我国铁路系统相关施工单位开始接触变形控制法隧道施工技术,经过长达5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研究与准备,在铁道部和兰渝铁路公司的支持下,2011年由中铁瑞威公司和意大利土力公司联合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进行了中国首次隧道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应用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文章通过工程实践,对桃树坪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问题、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核心土加固控制变形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气体惰化机理,提高惰化过程效率,对卧式椭球状LNG液舱的气体惰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优化。采用从椭球状液舱端部直流射流、旋转射流和混合射流的进气方式,分析气体射流流场结构和惰化效果,探究不同进气方式对惰化过程影响的机理,并提炼其惰化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进气流量一定时,旋转射流的惰化效果优于直流射流和混合射流,这是由于旋转射流会产生更大的进气扩张角,可大幅减少惰化死角的存在,有利于在储罐内部形成推移式惰化;旋转射流相对直流射流可节省40.4%氮气量和惰化时间,相对混合射流可节省26.2%氮气量和惰化时间。旋转射流优化方案可减少氮气耗量并节省惰化时间,提高惰化过程效率,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对于实际LNG液舱的气体惰化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新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内河吹泥船的研发背景及其主要性能参数,重点阐述了本船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船型优化、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吸泥装置和冲水装置、定位系统、移船系统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技术和特点,本船的开发设计对推进内河绿色、高效、高产能船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7.
郝宗睿  李超  任万龙  王越  华志励  刘刚 《船舶工程》2020,42(S1):190-193
本文采用RNG k-ε模型对不同后置定子叶数的喷水推进泵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首先采用4119桨进行数值验证,计算结果误差均在3%以内,可有效预报水动力学性能。基于现有模型喷水推进泵,分析其水动力学性能,对比不同叶数定子的喷水推进泵性能,分析其推力性能,发现随着定子叶数增加到11叶,推力增大了5.7%,随着叶数继续增加,推力降低,最终只提高了2.1%;对转子推力进行傅里叶分析,发现转子的频域特性并未发生变化;同时分析尾流场压力脉动和湍动能分布,增加定子叶数可改善尾部流场的压力脉动,降低脉动值,随着叶数继续增大,脉动值又增加,其变化趋势与湍动能分布相同。通过掌握定子对喷水推进泵尾流场的影响特性,奠定喷水推进泵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58.
钟扬  邱松  吴锋  江义 《水运工程》2020,(8):53-58
对3组装配式码头灌浆连接节点试件进行压弯试验,研究不同灌浆长度和灌浆厚度下灌浆节点的压弯承载力、延性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灌浆节点试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较高的承载力,灌浆节点受压弯荷载的破坏模式为钢管的压屈破坏;压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灌浆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灌浆厚度的变化对构件的承载力影响不大,但灌浆厚度增大可以提高灌浆体底部的抗裂能力,建议实际应用时适当增大灌浆厚度。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地下交通转换平台内通风系统的合理布局,采用比尺模型试验和CFD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射流风机和通风组织对地下交通转换平台内气流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1)当联络通道内风机射流朝向敞开段时,为使风机升压系数Kj最大,630 mm、900 mm、1 120 mm射流风机的布设位置应距离敞开段分别大于40、50、65 m; 2)大口径射流风机具有更大的Kj,但占用的断面空间更大,且射流诱导段更长,应根据联络通道长度和高度合理选择射流风机口径; 3)地下交通转换平台的通风组织不宜采用同侧开启方式,采用对角抽吸方式时,联络通道内的污染物混入比最低、通风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6 km长公路隧道全射流纵向排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依托羊鹿山隧道开展全射流纵向排烟现场实体火灾试验。试验在不利于排烟的下坡隧道(左洞)内进行,考虑5、10 、20 MW3个不同等级的火灾规模,并对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沿程风速、排烟时间等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油盘火现场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1)现场火灾试验期间,羊鹿山隧道左洞内自然风速为1.0~1.6 m/s,与排烟方向相反,为排烟阻力; 2)隧道内开启6组以上风机时,下坡隧道内沿程风速大于3.0 m/s; 3)根据5、10、20 MW油盘火排烟试验结果,采用全射流纵向排烟方式能将隧道内烟气全部排出洞外,且从点火开始到烟气全部排出洞外的时间约为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