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4篇
  免费   132篇
公路运输   688篇
综合类   1395篇
水路运输   552篇
铁路运输   536篇
综合运输   7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交通运输结构的研究多以简单的比例关系结合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评价的客观依据.本文尝试应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交通运输结构的演变和发展规律进行定量研究.首先,提出交通运输结构信息熵,并构建了交通运输结构的均衡度和优势度指标,用于衡量交通运输结构及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  相似文献   
992.
航空运输是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航空运输网络与综合运输网络在网络特性上区别明显. 与综合运输网络呈现随机网络的特征不同,航空运输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的特征,枢纽节点和干线航段的集中度高,网络呈现为轮辐式结构,机场节点是网络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易成为网络效率的瓶颈. 在综合运输大通道上,航空运输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表现为在客货运输市场上的自然分工和自由竞争;在综合交通枢纽上则表现为衔接与合作关系. 机场枢纽是体现综合运输效率的关键点,需要其他运输方式的主动衔接与配合,以发挥航空运输高效快速的优势. 基于不同的网络特性,为实现两种运输网络的协同,有必要优化和改善航空运输与综合运输网络的衔接.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从公交系统的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综合效益水平三方面选取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在对武汉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计算指标的关联度,给出定量的数值来表示评定结果,将公交系统的多层次评价转化为单级评价,评价值能够简明准确地反映出武汉市公交发展现状,探寻发展症结、发展瓶颈,总结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94.
上海公安交通指挥调度、事故应急处理智能化系统是为加强世博安全、保障世博交通而提出建设的。介绍了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建设思路和系统总体架构,以及系统的功能特点、关键技术等。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上海公安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95.
如何应用基于GPS技术的运输管理系统对物流运输车辆进行有效指挥、协调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GPS基本组成与功能,分析了基于GPS技术的运输管理监控系统的原理,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基于GPS技术的运输管理系统在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全天候实时地得到较为准确的位置,通过得到的相对位置可计算出船舶航向,为船舶提供一种获得航向的新方法。实验证明,利用实时的相对位置求解船舶航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非机动化交通模式以其低能耗、健康、低消费、缓解交通拥堵等优势被认为是生态化且可持续化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近些年来,英国政府与荷兰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对交通安全的教育,用于降低机动化交通速度,促进非机动化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对比发现非机动化交通配套设施在英国的发展远不及荷兰完善,且荷兰的非机动化交通与其他模...  相似文献   
998.
In discussion of the modelling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transport change on regional and local economies, “land-use/transport interaction (LUTI) model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if all such models were examples of a single, homogeneous commodity. The first and major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rrect this impression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some key features of the main models or modelling packages in the LUTI tradition, particularly those which are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constituting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or at least the “state of practice”. One particular point within the comparison will be the differing use which is made (or not made) of spatial input-output models in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The second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more briefly) to compare LUTI modelling with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in particular with spati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SGCE) modelling. One of the common features to emerge from the preceding comparison is that LUTI modelling has been mainly concerned with predicting the location of fixed totals of jobs and of households under different transport scenarios. This is a general feature, even though in some cases these totals are directly fixed by the user whilst in other cases they are the results of long chains of calculations that are insensitive to transport scenarios; in a few cases, the total levels of economic activity are variable according to accessibility-related variables. In contrast, the use of SCGE modelling in testin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proposals is very much concerned with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 total size of the economy in question, usually with a less detailed concern f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mpacts. This comparison leads to a discussion of whether LUTI modelling and SCGE modelling are mutually exclusive or whether some form of synthesis or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may be theoretically appropriate and/or practically desirable. The requirements of project appraisal - i.e., the assessment of benefits -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999.
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排队系统,船舶可视为系统的服务对象即顾客.将泊位及与之对应的岸桥作为一个整体可视为船舶排队系统的服务台,优化配置泊位资源就是基于这一特殊的排队系统进行最优的泊位数量决策.在对集装箱码头服务系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排队论对集装箱码头泊位规模的确定进了数学建模,并开发了模拟迭代算法,结合实例分析显示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国家水运物联网建设情况及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建设国家水运物联网的主要需求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家水运物联网建设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国家水运物联网的总体发展构想,分别从概念设计、建设思路、主要建设和研究内容,以及我国开展国家水运物联网建设的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对我国国家水运物联网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