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187篇
综合类   250篇
水路运输   106篇
铁路运输   110篇
综合运输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3 毫秒
681.
为解决现有地理信息系统无法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三维缓冲区构建的难题,采用八叉树作为构建三维缓冲区的基础数据结构,用线性八叉树编码储存轨道交通实体的空间结构信息,将交通三维缓冲区分析转化为八叉树节点的空间分析。研究了八叉树节点的空间关系,得出了一种线性八叉树邻域分析的新算法,即0-1互换算法。运用0-1互换算法找出轨道交通的边界节点,确定边界节点的边界方向,由边界节点构建交通三维缓冲区,形成了一套由线性八叉树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三维缓冲区的新方法。运用0-1互换算法对直线隧道、曲线隧道、直线高架桥、曲线高架桥等轨道交通实体模型进行边界节点提取,并与传统算法和经典肖氏算法进行了比较。选择连拱隧道、单拱隧道和高架桥3种结构,分别进行了三维缓冲区构建,统计了3种结构分割的八叉树节点数量,并与采用传统栅格结构进行三维缓冲区分析的栅格节点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和经典肖氏算法相比,0-1互换算法在对直线隧道、曲线隧道、直线高架桥、曲线高架桥4种轨道交通实体模型的边界节点提取中耗时最少,分别为5、7、10、18ms,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由二次阶减少为一次阶;基于线性八叉树的交通三维缓冲区构建方法,对连拱隧道、单拱隧道与高架桥进行三维缓冲区构建时,其存储空间分别为栅格结构的7.26%、3.64%、3.72%。可见,基于线性八叉树结构的交通三维缓冲区构建方法能显著降低分析节点数量,提高交通三维缓冲区的构建效率。  相似文献   
682.
分析1996–2011年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地带的公路交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其相关关系。得出基本结论,公路交通发展的空间布局差异显著,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类似的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公路交通发展空间差异长期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各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整体空间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低于交通建设发展的空间差异,由于政策的引导,近年呈现降低趋势,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的差异,影响程度将近70%;公路交通空间差异及区域经济空间差异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加强公路交通发展区域均衡性能够降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83.
研究了城市高架道路交通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服务水平和服务特征(服务车次、服务车公里、服务车均公里、车公里利用率)。研究发现,城市高架道路交通量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同时,在城市高架道路建成初期,具有非常好的服务水平和较低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84.
基于2010年10月瓯江南口外浅滩的泥沙实测资料,对含沙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新的含沙量公式,并与刘家驹公式在不考虑波浪作用下的简式作比较,对新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含沙浓度从瓯江南口门向外海逐渐减小,沿岸方向的变化则存在大、中、小潮差异;(2)垂向上,含沙浓度由表层向底层逐渐增大;(3)含沙浓度具有大潮最大、中潮次之、小潮最小的特点,涨潮含沙浓度基本大于落潮含沙浓度;(4)与刘家驹公式相比,新公式的拟合结果与实测含沙量的相对误差较小,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68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 capabilities of fuzzy and genetic fuzzy system approaches in urban trip distribution modelling with some new features. First, a simple fuzzy rule-based system (FRBS) and a novel genetic fuzzy rule-based system [GFRBS: a fuzzy system improved by a knowledge base learning process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GAs)] are designed to model intra-city passenger flows for Istanbul. Subsequently, their accuracy, applicabil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evaluated against the well-known gravity- and neural network (NN)-based trip distribution models. The overall results show that: traditional doubly constrained gravity models are still simple and efficient; NNs may not show expected performance when they are forced to satisfy trip constraints; simply-designed FRBSs, learning from observations and expertise, are both efficient and interpretable even if the data are large and noisy; and use of GAs in fuzzy rule-based learning considerably increases modelling performance, although it brings additional computation cost.  相似文献   
686.
针对MUSIC算法在非平稳噪声背景下DOA估计性能下降和信源个数受限的问题,利用空间时频分布(spatial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STFD),选择时频点构造时频相关矩阵,替代MU-SIC算法中的相关矩阵,设计了单矢量水听器DOA估计的WVD-MUSIC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新方法在噪声抑制能力、空间分辨能力和多目标分辨能力优于原方法。  相似文献   
687.
在分析了我国现有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与空间结构适应性的基本内涵,建立一套能反映城际轨道网布局特性和空间结构主要特征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88.
利用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洪、枯季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深水航道悬沙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港圆圆 沙段含沙量小,垂线分布相对均匀;北槽中段含沙量大,垂向分布不均匀。细颗粒泥沙絮凝、盐淡水分层与河口滞流点是 北槽中段形成高含沙量且垂向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北槽中段含沙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12.5 m深水航道的回淤变化特 征具有一致性,表明北槽中段的航道回淤可能以悬沙淤积为主;而南港圆圆沙段含沙量低,且垂向相对均匀,表明该区段 航道回淤受悬沙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89.
以某独塔斜拉桥的空间曲线塔为基础,利用Midas/Civil,建立空间杆系模型,进行全桥整体静力分析,确定钢塔柱、上下分肢局部以及索塔锚固区的5种最不利荷载工况,得出相应荷载和位移边界条件.再利用大型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钢塔柱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空间受力性能分析,明确钢塔柱和索塔锚固区钢板的受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钢塔柱的变形较小,钢塔柱、上下分肢局部及索塔锚固区的钢板应力水平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安全储备良好.这也说明采用双向分叉的空间曲线索塔的设计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690.
刘力英  黄雪阳 《隧道建设》2017,37(Z1):20-25
为了探索硬质地基上干坞坞口模袋砂围堰变形的空间效应及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以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轴线干坞坞口模袋砂围堰工程为背景,借助数值手段建立围堰三维有限元模型,明确了干坞内降水工况下围堰空间条件下的水平向变形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多折角U形和两直角U形2种围堰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降水工况下,模袋砂围堰纵向不同位置的水平向变形规律不同,将围堰变形视为平面应变问题存在缺陷;2)围堰存在类似于基坑的空间效应,其本质源于围堰自身平面布置导致的系统刚度差异;3)围堰顶部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围堰角部与中部系统刚度不同,差异变形的存在导致了裂缝的发育;4)多折角U形围堰布置方案优于两直角U形布置方案,前者对空间效应的利用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