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117篇
公路运输   99篇
综合类   329篇
水路运输   51篇
铁路运输   68篇
综合运输   385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it-based emergency evacuation highly depends on the location of pick-up facilitie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These facilities themselves are often subject to service disruptions during or after the emergency. This paper proposes a reliable emergency facility location model that determines both pre-emergency facility location planning and the evacuation operations afterwards, while facilities are subject to the risk of disruptions. We analyze how evacuation resource availability leverages individual evacuees’ response to service disruptions, and show how equilibrium of the evacuee arrival process could be reached at a functioning pick-up facility. Based on this equilibrium, an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y is found to balance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evacuees’ risks and the evacuation agency’s operation costs. Thi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act polynomial-size linear integer programming formulation that minimizes the total expected system cost from both pre-emergency planning (e.g., facility set-up) and the evacuation operations (e.g., fleet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and exposure to hazardous surroundings) across an exponential number of possible disruption scenarios. We also show how the model can be flexibly used to plan not only pre-disaster evacuation but also post-disaster rescue actions. Numerical experiments and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for three coastal cities i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Biloxi, Gulfport, and D’lberville) a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s and to draw managerial insights.  相似文献   
72.
针对运输费用、能源消耗、运输时间,运输能力、适应能力、方便程度、安全性等影响军事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通过实例计算出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投入产出比并按其值大小进行绩效排序,进而选出最优运输方式,并对其它运输方式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3.
以机场出发旅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多种交通方式下旅客进出场出行费用对其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基础上,应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了机场旅客进出场交通方式选择问题,并利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型综合考虑了交通系统的收益和旅客的利益.通过算例可以看出,应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机场旅客进出场交通方式选择问题是合理的,所采用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对于制定多模式交通运输价格策略、缓解大型机场地面交通拥挤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提出了通过具体的效用度量对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方法。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两个方面,对一份关于出行者路径选择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出行者群体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路径选择时,效用度量是基本决策规则,并且其效用度量体系与前景理论针对一般经济主体的效用度量体系接近。最后借助图形说明了合理设定出行者风险态度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5.
�Ǽ���ģ���ڽ�ͨ��ʽ�ṹԤ���е�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出行者基本属性与交通方式选择的关系模型,研究影响和引导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有效措施。采用非集计模型建立出行者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属性与个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函数关系,从城市统计资料中获取城市居民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属性数据,应用非集计模型来推算和预测交通方式结构。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与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属性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甚微。非集计模型所推算的交通方式结构较为精确,用于交通方式结构的预测是可行的。所建立的模型亦用于研究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非集计模型可用于交通方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对可控影响因素的引导和调整,达到优化交通方式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最高运行速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几大要素进行分析,寻找轨道交通车辆选型时确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等级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车底数的目的.研究结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最高运行速度等级时一般以平均车站间距作为首要依据,车站间距约为3.4 km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当车站站间距约为2.3 km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 km/h;当车站站间距约为1.5 km时,推荐选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 km/h.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由于一些新型交通服务的出现与迅速发展,多模式公交网络包含了更多的交通模式.定制公交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交通服务,在中国许多城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针对包含定制公交的多模式公交网络,本文提出了基于活动的模型以模拟出行者的活动与出行行为.本模型探究了由于定制公交的出现,人们在多模式公交网络中的行为决策变化,并采用了超级网络以同时模拟用户的活动与出行行为.为研究定制公交的容量约束与预约机制,在模型中有效模拟了用户的逐日学习与调整过程.本文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定制公交的运营显著影响了出行者的活动与出行行为.  相似文献   
78.
为分析多元化售票渠道下旅客购票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交互特征,解析了多渠道情境下旅客购票过程的 3个阶段,辨识了旅客购票的 3类典型模式;运用协同进化分析思想,建立了购票模式与渠道关联选择的协同进化 Logit模型;基于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系统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实证应用,分析了特征变量对旅客购票选择行为的影响,揭示了渠道与模式间关联选择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性别,年龄,提前购票时间,出行时间,出行里程,发车频率等因素对旅客购票行为有显著影响;旅客购票模式和渠道选择间存在相关性,某一决策选择受另一决策结果的影响;考虑两者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分析预测精度,2类决策模型的精度分别提高了5.98%和5.72%.  相似文献   
79.
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对出行行为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研究假定某一群体内的所有出行者的偏好都一样,这与实际不相符. 随机系数Logit 模型假定出行者的偏好不一致,并能分析出行者个体特征对于出行者偏好的影响. 本文利用随机系数Logit 模型对市内机动化出行行为研究. 考虑到心理因素对出行者出行选择行为具有影响,本文在研究中加入了出行可靠性、出行舒适性、出行灵活性3 个潜在心理因素. 通过研究表明,随机系数Logit 模型比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度. 随机系数Logit 模型的效用函数中,步行时间的系数为非随机变量;但车内时间的系数为随机变量,且与出行者结婚状况,是否有车,是否开车上班,月收入是否超过10 000元,以及对交通灵活性的主观需求相关.  相似文献   
80.
基于参数服从SB分布的混合Logit 模型进行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的测算研究. 首先,结合意愿选择法和正交实验法设计出行路径选择调查问卷;然后,基于死亡风险系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和SB分布的混合Logit 模型,构建统计生命价值测算模型;接着以大连市私家车出行者为调查对象获得调查数据,并利用Monte Carlo 仿真方法进行模型参数标定;最后,对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获得统计生命价值的测算值. 研究结果表明:死亡风险参数服从限制域为(0.0, 0.5)SB分布的混合Logit 模型,精确性更高且更合理;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测算值为 105.76万元,这一结果可以作为道路交通安全项目经济评价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