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87篇
公路运输   361篇
综合类   510篇
水路运输   88篇
铁路运输   101篇
综合运输   20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31.
在重大灾害事件中,交通需求是影响区域疏散路线规划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考虑实际应急疏散过程中的异质动态交通流差异性装载和分配过程,建立了一种基于受灾人员和应急物资两种异质动态交通流的最小费用流模型;然后针对两种异质流不能混合分配、网络流占用随时间变化更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扩展的最小费用路线启发式算法,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受灾人员响应行为的快慢影响着疏散时间、拥塞程度、分配的有向路数目;同时针对不同的受灾人员响应行为,调整应急物资装载时刻和装载量,可以有效缩短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432.
吸取社会力模型中行人运动受到社会力支配的思想,综合考虑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面向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环境的乘客行为仿真模型.针对人群集散时行人之间的差异性,依据目标驱动力及行人与行人或障碍物之间的心理排斥力、挤压力、摩擦力,动态改变行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引入行人防止穿透决策规则,消除行人重叠现象.采取目标点局部极小化原则,设置辅助目标点,解决行人与环境之间动态避碰和绕行问题.以北京南站高架层为仿真对象,针对不同客流到达率对行人集散的影响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加以分析,从而对模型进行校核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3.
为降低高速公路货车超限率,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和交通秩序,计重收费政策在已在我国推广应用.本文在国内外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政策研究基础上,以黑龙江省2011年11月15日计重收费费率下调为背景,结合瓦盆窑收费站的实际交通运行数据,计算了费率下调前后超限货车的价格弹性,采用理论推导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计重收费政策下超限货车用户的行为,并提出了相关的计重收费政策实施建议,为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政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4.
公路超限运输危害巨大,为有效治超,深入分析超限车辆的出行选择行为.超限车辆为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将对其超限程度、出行线路等做出一系列出行选择,不同的出行选择决策决定超限车辆的出行成本和出行收益大小.在公路超限车辆出行选择决策行为和出行效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超限车辆出行超限程度与出行线路这种存在层次关系决策行为的巢式Logit逻辑决策模型.从概率角度用定量方法分析超限车辆出行个体的出行选择行为,为公路超限运输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将为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35.
张兆杰 《北方交通》2012,(10):86-89
结合具体工程,对敞开式拱形遮光棚进行了基于流固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遮光棚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研究结果可为遮光棚结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6.
汽车驾驶模拟器是1种研究“人‐车‐路‐环境”交通特性的重要工具,由于具有重现性好、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研究方面,尤其因其能够在危险场景中采集多种车辆数据,近年来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飞速。文中简要介绍了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国内外发展历史,从驾驶分心、道路设计、交通设计、交通事故和驾驶疲劳5个方面梳理出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分析了这5个方面研究领域中驾驶模拟器实验的其中利弊,探讨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中国交通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7.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在发生交通拥堵后会引起运营通行能力突变现象,为了更 加准确揭示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变化规律,引入非对称驾驶行为理论,改进Newell 跟 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应用分析.通过12 个仿真场景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 改进模型和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10)推荐模型的精确度,发现改进模型可以提高精 度;分析了因车道减少导致的交通拥堵,发现关闭不同车道和车道数对运营通行能力影 响结果不同,得出了相应的影响值;在一定交通量范围内,入口匝道和出口匝道交通量的 增加都会导致主线拥堵路段运营通行能力的降低,并给出了最大降低幅度.研究结果可为 缓解高速公路瓶颈路段交通拥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8.
基于北京地铁6 个换乘站客流高峰期乘客对上行方向步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选择行为调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乘客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并排序.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乘客的选择行为模型,并分析乘客选择行为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楼梯高度、扶梯前排队人数、乘客携带行李情况为影响乘客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刻画乘客的选择行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较吻合.此外,扶梯前排队人数少于25 人时,乘客选择楼梯的概率较小,受其他因素影响小;超过25 人后,乘客选择楼梯概率随排队人数的增加显著增加,且乘客负重、楼梯高度越小,影响越明显.不同负重乘客选择楼梯的概率随楼梯高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并随楼梯高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439.
随着教师住宅外迁、教职工拥有汽车的数量上升和高校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校园内的停车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为例,通过对进出校园的车流量、停车能力与车位分布、停车行为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揭示校园内停车行为的规律,包括各时段进出校园的车辆总数、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等,发现停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该研究对其他高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residential sorting or self selection effects in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travel choices.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ttributes are often treated as exogenous variables in models of travel behavior. Such models ignore the potential self selection processes that may be at play wherein households and individuals choose to locate in areas or built environment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lifestyle and transportation preferences, attitudes, and values. In this paper, a simultaneous model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choice and commute mode choice that accounts for both observed and unobserved taste variation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residential self selection is estimated on a survey sample extracted from the 2000 San Francisco Bay Area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bserved and unobserved residential self selection effects do exist; however, even after accounting for these effects, it is found that built environment attributes can indeed significantly impact commute mode choice behavior.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findings for policy planning.
Paul A. Waddell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