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本文报道了我们用联苯胺以及联苯胺衍生偶氮染料刚果红,依文思蓝经口染毒大鼠后用~(32)P后标记方法对其肝脏中的DNA加合物的检测结果,3种物质均检出1种DNA加合物,其含量分别为18.17,1.03,1.74μmol/kgDNA。结果表明联苯胺衍生偶氮染料经偶氮还原产生的联苯胺或联苯胺衍生物,能同联苯胺样在大鼠肝内形成加合物,这种DNA加合物很可能是接触联苯胺衍生偶氮染料的人群膀胱癌发病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08-32捣固车电气系统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铁路线路进行封锁施工时,为解决08-32捣固车出现电气系统故障,影响线路正点开通的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故障诊断理论,设计了08-32捣固车电气系统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应用表明在线监测功能模块能对08-32捣固车的关键参数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功能模块能根据故障现象迅速、准确查找出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说明该系统可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利用WIN32API编程,基于单进程和多线程的多任务的串行通信,实现在一台计算机上对两个PLC控制网络的数据进行通信的任务,并对影响串行通信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有效地解决了在串口通信中的实时响应问题,降低了数据丢失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G32柴油机连杆瓦瓦背微动磨损和两个短油槽部位的周向带状局部接触磨损问题的产生原因、改进措施及实际运用考核验证结果,特别是采用中锡铝合金双层轴瓦代替铜铅三层轴瓦以消除铅污染的实际效果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5.
以基于ARM Cortex^(TM)-M3内核的STM32F107VCT6微处理器为硬件平台,将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移植到微处理器之上,搭建了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出排油监控系统控制器,集数据采集、GPS定位、分析计算、指令执行、数据存储、记录打印等功能于一体。给出了控制单元具体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在.Net开发环境下利用Visual C#编程语言完成计算机监控软件的构建,实现了与控制单元的通信。在油船货油装卸模拟系统的运行结果表明,该排油监控系统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油船排油监控系统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何良 《机车电传动》2005,(4):52-55,58
介绍了加装LCU的DF8B型内燃机车多处理器系统拓扑结构,阐述了微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及主要控制功能.并就VRTXSA RTOS实时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和机车应用级控制软件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叙。  相似文献   
17.
08-32捣固车作业电气救援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路线路进行封锁施工时,为解决08 32捣固车因作业电气系统故障影响线路正点开通的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提出并设计了08 32捣固车作业电气救援系统。该救援系统利用计算机替代原车的作业电气系统对原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捣固车继续工作,完成线路的顺坡作业,保证线路的正点开通,消除了因捣固车电气故障造成的晚点事故。  相似文献   
18.
采用LCS32微机控制系统对DF12型调车机车PLC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前后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重点介绍改进后的LCS32微机控制系统硬件、技术参数、保护参数、工作原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详细介绍了内燃机车柴油机采用32位微机控制步进调速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步进调速所遇到的控制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经过现场试验,充分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Genetic effects of ultrasound on fetus have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since ultrasonograph waswidely appliedin obstetric practice.In recent years,there have been reports onin vivomolecular geneticeffects of diagnostic ultrasound[1-4].In vitroexperi-ments have found that single-stranded breaks(ssbs)and double-stranded breaks(dsbs)in DNA are themain indices for DNA lesions induced by ultra-sound[5].But,no reports on whether ultrasound cancausein vivossbs and dsbs in DNAare available.Tofurther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