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158篇
综合类   147篇
水路运输   84篇
铁路运输   123篇
综合运输   5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目前国内尚没有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实例,本文结合相关客运专线工程情况,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提出一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客运专线的用户需求,研究了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提出了具体的工程设计技术方案;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为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2.
以312国道机械化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工程概况、水文地质状况及工程技术要求与标准,对弱膨胀土路基的施工工艺流程做了全面、重点叙述,并就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及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73.
探讨了企业安全系统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功能,并结合铁路安全管理,提出了主要内容。分析了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以寻求安全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4.
本文提出了一种控制过程仿真与控制算法可编程的一体化微机控制技术CAI系统,介绍该CAI系统的原理,功能和开发方法,并在应用中取得理想的数学效果。  相似文献   
75.
以广州-花都高速公路二期水泥混凝土半幅全宽8.5m面层施工中所采用的滑模摊铺技术为例,具体对机械的选型及配套,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水泥混凝土滑模摊铺机工艺流程以及滑模摊铺机中的若干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应力波在深层搅拌桩中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脉冲荷载、接收点位置、缺陷类型、桩周土体性质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得到不同条件下反射波的信号特征。结果表明:采用橡胶锤激振能够获得较好的信号,接收点位于距桩心0.70R附近处效果最佳;不同缺陷具有不同的反射波特征,具体表现在反射波的相位和振幅上;同时,随着缺陷的增大,桩底反射波的振幅呈减弱趋势。桩周土成层时与单一土层相比,应力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7.
董学锋 《汽车技术》2012,(8):1-5,10
通过对全球乘用车传动及底盘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乘用车驱动方式与车长、手动变速器与车长、自动变速器与车长、前单横臂后扭力梁组合与车长、前单横臂后多连杆组合与车长、前双横臂后多连杆组合与车长、装空气弹簧车辆与车长关系的统计数据。论述了乘用车不同车身形式所采用的弹性元件与稳定杆类别,以及乘用车所采用的不同制动方式。  相似文献   
78.
跨入世纪之交,随着疏浚技术、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疏浚理念已发生重大变化:疏浚领域的范围大大拓宽,临港工业、人居工程等大型疏浚项目此起彼伏,市场重心也明显移向亚洲。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外四大疏浚集团不失时机地造就了一大批大型、超大型高效疏浚装备,国内有识之士呼吁:自主研制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9.
随着我国近几年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山区也成为铁路必然要穿越的地方。山区修建铁路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隧道施工,岩溶成为其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如何对岩溶进行处理及提高岩溶隧道的施工技术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岩溶注浆在某山区隧道中的应用为背景,阐述岩溶注浆的施工工艺与单价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可供借鉴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We examine the various force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ptake of environmentally beneficial technical changes, focusing on airline technology. Within this context, we consider not only the nature of competition within the final market in which aircraft,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are sold, but also that of the product market itself, the commercial airline industry. The reasons for the gradual reduction in CO2 per seat per aircraft movement in aircraft design are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real costs of aviation fuel,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the supply industry, the movement towards carbon cap-trade policies, and endogenous technical progress in the technology of the industry. The latter being taken as an empirical proxy for the role market forms play in influencing the fuel efficiency of the types of aircraft used.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these latter forces on the demand for aircraft types, allowing for other influences that affect aircraft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