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9篇
  免费   141篇
公路运输   528篇
综合类   831篇
水路运输   592篇
铁路运输   437篇
综合运输   3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结合某实际工程,采用ANSYS建立两种有限元模型对码头进行安全性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基床应力时应在沉箱与抛石基床间设置接触单元使计算结果更安全可靠,同时结合规范对码头抗滑稳定性、抗倾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采用ANSYS对码头进行安全性评估计算过程简便、计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82.
文章针对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问题,提出了将ANP-FE和数值模拟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到地铁隧道近接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ANP与FE结合起来对风险进行评估,以解决风险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和反馈的模糊性问题;然后以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进一步对采取对策后的工程开展数值模拟,以此来检验措施的有效性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最后,以广州地铁6号线某近接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该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做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该理论体系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管理,提高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83.
当前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工作中常用的WBS-RBS风险辨识方法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明确了工程结构分解法(WBS)的具体分解方法及准则,制定了各分解模块的命名规则.该准则从工程整体上把握风险,遵从风险事件发生特征,避免了传统分类方法存在的重复、不全面等不足;从具体操作流程和分析实例来看,达到了当前风险辨识的目的和风险管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4.
钢桥的疲劳破坏是由于微裂纹在循变荷载作用下萌生、发展而来。文章利用损伤力学分析钢桥构件的微观裂纹和宏观裂纹的形态、特征及发展过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裂纹的发展状态,并通过数学模型评估了钢桥的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985.
文章以广西灌阳至平乐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例,介绍了该路采取的饮用水源保护方案,探讨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如何协调公路工程建设与饮用水源保护的关系,对同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公路工程设计均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6.
文中介绍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定义,并提出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编制的准确性、推进预算的执行、加强检查监督、实行奖惩制度等方面做好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  相似文献   
987.
ABSTRACT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poses risks to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that include disrupted operations, reduced lifespan and increased re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 Efforts to decrease the vulnerability of transport networks have been largely limited to understanding projected risks through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efforts. Where physical adaptation measur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ese have typically aligned with a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resilience” approach of increasing the strength and rigidity of assets to withstand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maintain a stable operating state. Such systems have limited agility and are susceptible to failure from “surprise events”. Addressing these limitations, this paper considers an alternate approach to resilience, inspired by natural ecosystems that sense conditions in real-time, embrace multi-functionality and evolve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systems embrace and thrive on unpredictability and instability. This paper synthesises key literature in climate adaptation and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theory to propose a shift in paradigm for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owards engineered systems that can transform, evolve and internally manage vulnerability.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opportunity for biomimicry (innovation inspired by nature) as an enabling discipline for supporting resilient and regenerative infrastructure, introducing three potential tools and framework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e importance of leveraging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theory, building on the achievements in engineering resilience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ese findings have immediat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redefining resilience approaches for new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renewal.  相似文献   
988.
借助开源大数据平台,提出交通可达性及城市经济活动数据采集策略,利用全局常参数和局部变参数回归模型研究北京市六环区域内两者的空间特征.相比于全局模型,局部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活动间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私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天安门为中心径向递减的多圈层结构,公共交通呈现轨道交通沿线区域高的特点.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匹配度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空间分离和匹配现象并存.西北部、中部区域空间匹配特征显著,东北部、东部区域次之,西南区域空间分离现象最为严重.丰台及良乡等分离区域,宜重视道路及轨道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未来科学城等私人交通匹配,公共交通分离的区域,可考虑修建轨道线路,并增加公交运营服务水平;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匹配区域,以调整交通运营管理政策为主.  相似文献   
989.
通过对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的视觉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与计算,将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按照信息量含义的不同进行分层,建立了基于视觉信息层级模型的信息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车实验提取分析数据,对信息量计算中的参数进行计算与标定,得出信息量计算模型,并以行驶速度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评价参数,求出速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信息量阈值,建立基于视觉信息量计算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中速度与信息量之间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R2达到0.9356,只需采集城市道路驾驶人视觉图像,通过软件分析可得出图像信息量,根据关系式和道路限速可得出信息量阈值,对比分析进行交通环境评价.该方法仅需采集驾驶人视觉图像即可完成评价,方便快捷、结果准确,但在软件处理图像信息量上尚未达到智能分析处理,尚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990.
截至2013 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已经超过1 万km,为中国的社会经济 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镇化以城市群发展 为依托,并通过干线运输通道连通,需要高速铁路这种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进行支撑.发达 国家由于其快速城镇化所处的运输阶段不同,选择的交通运输支撑方式也有所不同,但 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目前成为重要的选择方向,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比较受到青睐.高 速铁路作为铁路全新技术进步成果,突破了陆上交通的运输速度,丰富了城镇化条件下 旅客交通运输需求选择范围.高速铁路凭借其技术经济特性,契合城镇化对交通运输系统 的要求:输送能力大,可以联系城市经济带;高速铁路网络增益契合城镇化过程的发展要 求;高速铁路能源利用模式相对友好特性符合城镇化的资源和环保要求;高速铁路的社 会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