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82篇
综合类   80篇
水路运输   57篇
铁路运输   86篇
综合运输   15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多重运意义。本文介绍了公交服务质量及其8项量化指标,通过对8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运送速度具营属性,占有较大权重,该指标的选取无论对公交企业而言,还是对乘客而言,均具有重要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2.
公路方式是我国枢纽机场与城市衔接的主要交通方式。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的优化,能维持该区域客运交通运输网络高效运转,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关键技术。我国面临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优化理论不完善和经验缺乏的问题。从系统工程角度,分析国内外大型机场地面交通衔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枢纽机场地面交通衔接集聚特征及集疏运机理,探讨枢纽机场衔接影响因素(制约性、结构性、比例性)和衔接公路网优化准则,提出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优化的核心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3.
一种多模式下考虑排放的交通分配模型及其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一类考虑排放的、非可加路径费用下的交通分配问题.在Venigalla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考虑不同发动机启动模式下考虑排放的交通分配模型,并采用一种基于路径的、非集计的单纯分解算法求解,然后应用到一个网络实例中进行了数值验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求最优解的迭代过程中,基于非集计的单纯分解算法比基于F-W算法的收敛速度快,适用于求解非可加路径费用的大规模交通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小波消噪的ARIMA与SVM组合交通流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实际交通系统时变复杂和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交通流量非线性和强干扰性的特征,首先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原始交通数据进行了消噪处理,使消噪后的数据更能反映交通流的本质及变化规律;然后采用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结合预测模型对交通流进行了预测,最后用实测交通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到了两个结论:一是组合预测模型比单个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二是小波分析消噪后的组合预测模型比没有消噪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结果表明消噪后的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用于交通流的实时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05.
Freight transport industr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boosting economic growth, while also creating many negative externalities for social welfare and the environment. Using data from 1997 to 2017, this study employs the complet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to identify the driving forces of freight transport and explores its internal relations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cuses on four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freight transport: economic activ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port intensity, and haulage distance. Then, the decoupling index is adopted to examine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ight trans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ak decoupling between freight trans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was the main stat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 strong decoupling effect was identified in 1997–1998, 2012–2013, and 2014–2015, whereas no decoupling effect was observed in 1998–1999, 2008–2009, and 2011–2012. The transport intensit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decoupling progres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coupling progress over half of the years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and the haulage distance effect facilitated the decoupling progress in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year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06.
This paper provide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transport disadvantage and social exclusion. It follows earlier work in proposing social capital as a concept that mediates those linkages but argues that transport researchers must not confine themselves to conceptualisations of social capital as predominantly benign and capable of reducing transport disadvantage and social exclusion. A range of hypothetical pathways is discussed, highlighting the Janus-faced character of social capital as a medium for both the effectuation of progressive social change and the perpetuation and creation of social inequalities. An analysis is provided of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ecent transport-related literature supports or rejects the hypothesised pathways, and key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07.
对2005年铁路大客户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明确了2006年大客户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对实施集中结算的意义、流程规定、结算系统支撑功能和当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分析,指出全面实行大客户运费集中结算后,将不断深化铁路大客户战略实施,促进路企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新建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穿越山高沟深、高程落差大的秦岭山脉,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选择经济合理的最大坡度方案,对线路长度、工程规模、建设投资、运营效果、运输能力影响较大。结合规范要求及相邻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对翻越秦岭的蓝田至郧西段最大坡度方案进行研究,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等对20‰,25‰,30‰不同方案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论证分析,推荐采用与地形适应好、工程经济优、运输质量高、与路网协调统一的25‰坡度方案。研究结论为本线技术标准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其他铁路翻越秦岭地段最大坡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有效利用各枢纽内能力虚糜的既有铁路线路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功能,根据国内外大城市的成功经验,研究将能力虚糜铁路改造为"城市铁路"的实施方案,以达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提升铁路经济效益的双赢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改造的虚糜铁路线路适合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功能。针对天津既有津山线天津北站至北塘站段参与城市公共交通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0.
阐述建立铁路贷物装载加固器材技术保障体系对于保证铁路货物运输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标准化、规范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意义。提出建立规范的装载加固器材管理程序,建立装载加固专家评审机制,进一步规范装载加固器材准入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装载加固器材的理论研究水平,加快建立装载加固器材技术标准和检测规范等措施和建议,以加快建立装载加固器材技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