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41篇
公路运输   86篇
综合类   204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151篇
综合运输   21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为克服现行评价城市公交覆盖水平的核心指标只基于供给角度,忽略公交服务效率和不同区域民众出行需求各异的局限性,从公交供给和居民出行需求角度出发,兼顾公交服务的普遍性与效率性,提出并构建了公交人文覆盖率指标,探索通过选取不同人文因子以计算公交人文覆盖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公交人文覆盖率指标比现行的公交覆盖率指标更能体现公交服务水平,将公交人文覆盖率指标纳入城市公交覆盖水平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抑制“为覆盖率而覆盖”的盲目行为,对提高公交资源的利用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基于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的发展现状,以探索推行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化的发展模式为主线,以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组织效率和行业发展水平为最终目标,阐述道路货物网络化运输的概念及内涵,对网络化运输服务进行了划分,构建了我国推行道路货物网络化运输的两类发展模式,并利用图示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3.
为更好地反映不同决策者对电子收费系统(ETC)评价的偏好,从政府、运营者和付费者三个主要利益主体的角度对ETC系统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原则,确定了基于决策偏好的ETC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分析成本-效益法(CB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各自特点,依据基于决策偏好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同时引入当前一些比较好的算法来优化CBA,DEA和AHP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确立了基于决策偏好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较为全面地对ETC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价,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能更直观、更可靠地反映出决策者的决策偏好。  相似文献   
124.
对真空管道运输(ETT)系统管道实验模型的整体结构和尺寸、主要功能部件的设置以及该管道实验模型建成后将进行的实验内容等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25.
王凡  左志  王涛 《交通标准化》2014,(15):25-31
将出行者按照时间价值(VOT)和地域划分为不同群体,在一个简单路网上建立交通网络模型,分析拥挤收费的公平性影响.研究模拟居民的多种不同出行选择,分析了实施拥挤收费对两处居民各类人群在出行方式分担、行程时间以及交通可达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始发地居民,引入拥挤收费能够降低其行程时间,提高可达性;而对于周边道路沿途的居民,若周边道路通行能力不高,适当的拥挤收费会提高可达性,若周边道路通行能力较好,拥挤收费则会小幅度的减少其交通可达性.  相似文献   
126.
基于陆路交通建设背景,在铁路公路交通网络的基础上分析通道县传统村落可达性空间布局,并进一步以6个侗族传统村落为样本,从“空间基因”视角下识别提取坪坦河流域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基因,选取村落空间基因的丰富度、信息度、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展开多样性研究,解析不同村落以及不同类型空间基因的多样性指标差异,结合高速铁路交通建设情况探讨外来空间基因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力图从有机整体角度克服传统村落研究的狭隘性。研究结果表明:1) 通道县侗族传统村落的可达性呈现为“核心—边缘”圈层式扩展空间布局,其可达性系数与交通路网完备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2) 空间基因多样性指数水平可揭示传统村落目前的保护发展状态,外来文化的影响或者自组织的现代化建设会导致本土空间基因的优势性降低或消亡。3) 传统村落交通可达性与空间基因多样性显著相关,结合实际发现陆路交通建设在给传统村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出行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本土基因属性变异、外来基因的同质化入侵。研究成果有助于为交通建设及区域村落空间规划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参考,为优化传统村落宜居环境拓展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7.
李文荣 《铁道勘察》2020,46(4):92-97
为研究悬挂式单轨系统在山区旅游轨道中的可行性与适应性,采用分析、归纳与总结的方法,在提出山区旅游轨道制式选型原则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山区旅游的轨道制式,并重点研究悬挂式单轨应用于山区旅游轨道时的适应性。研究表明:(1)悬挂式单轨对山区的地形和气候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2)灵活编组的方式可满足景区淡旺季不同时段的客流需求;(3)悬挂式单轨轨道结构轻盈,与景区周边环境协调性好;(4)牵引供电方式可根据线路及周边环境灵活选择;(5)受制式本身的制约,悬挂式单轨在山区中的故障救援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以列车自救和工程救援车救援为主;(6)悬挂式车厢内部视角通透,观光效果较好,可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7)作为景区旅游产品,其票价可根据旅游客流消费水平、运营公司效益等方面,经综合考虑后制定。  相似文献   
128.
在高铁开通后虹吸效应的演变作用机理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运用“有无对比法”测算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与邻省主要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虹吸效应强度,再将可达性与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表明:高铁压缩了城市时空距离,加强了江西与邻省主要城市尤其是上海、长沙和武汉的空间相互作用;高铁使得虹吸效应作用强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9.
以北京三环到四环片区的7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步行网络的整体度和微观层面步行路径的通畅度两大层面分析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借助卫星图观测、地图标记及实地勘察等方法探寻其主导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城区站点周边步行网络整体度受主干道、快速路、高架桥三者影响最大,河流和铁路次之,少部分站点受轨道交通高...  相似文献   
130.
目前,对高速公路断面交通流量的采集主要依靠人工方式或交通流量检测设备,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OD数据资源.针对非拥挤的交通状态,根据现有的高速公路OD数据,综合考虑高速公路不同路段对于不同车型车辆的限速要求及车辆在白天或夜间的运行状况等因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对OD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出了1种高速公路断面交通流量推算方法,得到高速公路指定时间段内的断面交通流量及车型,采用趋势图描述断面交通流量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基于OD数据得到的断面交通流量与车检器检测得到断面交通流量,并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