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篇
  免费   224篇
公路运输   555篇
综合类   1230篇
水路运输   336篇
铁路运输   512篇
综合运输   3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北京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选择和应用的研究是评价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是否协调的基础条件。在充分调研美国波特兰大都市区、芝加哥大都市区、亚特兰大北区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城市特点、发展方向,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评价指标集。从土地集约化程度、交通系统效率与服务水平、环境质量3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建立了宏观、中观分区和中观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应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界定的规划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952.
考虑到城市防灾救灾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减灾的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方法。分析了灾害对城市及交通系统的影响,引出了灾害、防灾、救灾、减灾、城市生命线系统和交通生命线的基本概念。综合考虑平时和灾时对交通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减灾思想及冗余设计理念,阐明了以减灾为目的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的重点内容。其中基于减灾的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从技术、政策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灾时交通管理系统以及交通响应模式。最后从法规教育、防灾意识、防灾准备三个方面总结了防灾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53.
厦门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魏晓云 《城市交通》2008,6(6):21-26
为解决厦门市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步行系统规划的问题,从城市特征、路网、步行专用路径和局部地区层面分析了目前厦门市步行系统的建设状况,建立了分隔度指标以衡量机动交通对步行活动的分隔程度。从步行活动特征角度将厦门市划分为3个基本分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步行通廊和步行通道两方面探讨了厦门市步行系统的宏观结构规划。在中观层面,将基本分区中的城市建成区划分为96个步行单元,分别针对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制定了步行系统的规划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54.
TOD内涵分析及实施框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莎  殷广涛  叶敏 《城市交通》2008,6(6):57-63
TOD是美国城市"精明增长"模式的重要内容,契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求。首先总结了国外TOD实践的主要策略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TOD实施目的、实施背景两方面的差异性,从规划技术、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多个层面揭示了TOD的本质内涵。基于对我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设开发的流程梳理,明确了我国TOD模式推广和应用的原则。最后从政府职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实施重点以及配套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TOD实施框架和建议。  相似文献   
955.
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郝之颖 《城市交通》2008,6(5):48-52
为了分析高铁站场地区空间布局规律,解决该地区布局规划与交通组织的问题,通过国内外实践性对比和理论研究,提出选址新建高铁站场地区“三圈层”空间结构模式。第一圈层是交通服务区域,具有一定的“刚性”,规模在1-1.5km^2。第二圈层是直接拉动区域,是对第一圈层的功能拓展和补充区域,规模3-5km^2。第三圈层是间接催化区域。高铁站场地区的功能特征基本表现在第一圈层,过渡到第二圈层,“变异”在第三圈层,规划布局及交通组织重点应放在第一,二圈层。最后,对各圈层功能布局及用地类型进行分析,提出了各圈层的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956.
李雪铭  许妍 《城市交通》2008,6(3):72-78
城市交通网络演变对居住空间扩散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尝试运用分形理论对大连市交通网络演变特征及相应的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连城市交通网络对居住空间扩散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交通网络和居住用地的分形分维特征均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两者的分形特征呈高度正相关,城市交通网络发展对居住空间扩散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57.
为探索如何有效合理地选择停车换乘设施,提出了一种服务于停车换乘者停车行为的系统优化平衡模型。本文选取停车场的可用性为影响出行者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总停车阻抗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系统优化平衡模型,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证明该模型较为简捷。  相似文献   
958.
重视并合理地进行安全投资,是提高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论文结合道路运输企业实际情况,在总结安全投资的定义的基础上指出:安全投资具有间接性、隐蔽性和浅在性等特点,提出了安全投资决策的基本流程,最后建立了安全资金总投入与安全资金优化分配的数学模型。实例验证表明模型是正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9.
为了解城市观光游览现状、掌握游客的游览模式,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对非黄金周城市型旅游交通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城区内5个主要景点进行旅游交通行为调查,将分析对象划分成本地居民游客和外地游客。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两类游客在游览方式、出游规模、游览目的等游览模式,以及交通方式选择、出游时间等交通出行特性的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类游客的游览模式以及北京市区经典游览线路。根据SP调查数据提出在中心景区设置公交专线,吸引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变,缓解旅游季节城市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960.
北京奥运公交专线规划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提出适合于大型体育赛事的需求预测、公交专线网络规划及方案评价的方法。通过对“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及“中超”足球联赛的调查标定需求预测模型;针对奥运会的特点和北京市交通特点,提出奥运公交专线的定位和规划的侧重点是弥补场馆周边公交运力和布设方向上的不足,提高观众抵离场馆的方便性;基于奥运公交专线设置的目的,以场馆周边公交的运输能力、空间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为主要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