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62篇
综合类   165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122篇
综合运输   19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optimal deployment of static and dynamic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interdependency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power networks. Static infrastructure means plug-in charging stations, while the dynamic counterpart refers to electrified roads or charging lanes enabled by charging-while-driving technology. A network equilibrium model is first developed to capture the interactions among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EVs) route choices, charging plans, and the prices of electricity. A mixed-integer bi-level program is then formulated to determine the deployment plan of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to minimize the total social cost of the coupled networks.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ravel and charging plans of BEV drivers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tatic and dynamic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The numerical results on three networks suggest that (1) for individual BEV drivers, the choice between using charging lanes and charging stations is more sensitive to parameters including value of travel time, service fee markup, and battery size, but less sensitive to the charging rates and travel demand; (2) deploying more charging lanes is favorable for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with sparser topology while more charging stations can be more preferable for those denser networks.  相似文献   
82.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llow vehicles to share state information with one another to improv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One of the key applications of such a system is in the prediction and avoidance of collisions between vehicles. If a method to do this is to succeed it must be robust to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nd to loss of communication links. The method should also be general enough that it does not rely on constraints on vehicle motion for the accuracy of its predictions. It should work for all interactions between vehicles and not just a select subset.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calculate Time to Collision for unconstrained vehicle motion. This metric is gated using a novel technique based on relative vehicle motion that we call “looming”. Finally, these ideas are integrated into a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that accounts for uncertainty in vehicle state and loss of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Together this work represents a new way of considering vehicle collision estimation. These algorithms are validat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real world vehicle trials.  相似文献   
83.
一种基于视频虚拟检测线的交通流参数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时交通流参数检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数检测有多种方式,其中基于图像处理的视频车辆检测方式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它具有检测区域大、系统设置灵活等突出的优点,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车辆的检测基于车道,在每个车道设置两条虚拟检测线来检测交通流参数,虚拟检测线的作用类似于电磁感应线圈。系统通过对视频虚拟检测线的预处理将二维的数字图像转化成一维的检测信号,减小了运算量,降低了运算负荷。提出的基于视频虚拟检测线特征的交通流参数检测系统已经在PC机上用VC 6.0实现,并对不同典型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流视频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车流量统计精度。  相似文献   
84.
提出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决策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结合,建立混合熵权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用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客流服务水平的评价。此模型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实际,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设计与优化的目的就是对系统功能的合理配置、业务流程的优化布局以及系统资源的优化匹配,从而达到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全局优化。为铁路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目前关于RITs系统设计与优化还没有比较成熟、实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证明提供系统化的设计和优化理论和方法不仅能使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在总体性能上达到最优,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难度和运行成本,提高了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浙江省交通职业教育现状,总结了当前交通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交通职业教育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提出了思考,并对发展交通职业教育提出了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87.
针对城市交通流时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变相序自适应单交叉口控制算法,该算法根据通行权转移度来决定放行相位及通行时间,并综合考虑了所有相位车辆排队长度以及绿灯相位通行时间。通过多层BP神经网络实现单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学习和泛化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绿灯时间利用率并减少车辆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88.
朱友文 《铁道货运》2011,29(2):11-15,5
在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从节能环保、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分析了集装箱铁路运输的优势,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以铁路为骨干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打造集装箱班列运输产品、大力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等促进集装箱铁路运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9.
王怀相  杨瑜 《铁道货运》2011,29(12):36-40,1
介绍美国铁路煤炭运输的发展概况与产销特点:煤炭资源丰富,产地集中,消费的地域集中度不高,但其产业集中度很高。煤炭运输的产销特点决定了美国铁路煤炭的运输组织方式以单元列车为主,技术装备配置以煤炭客户自备车为主。其煤炭运价分为公布运价和合同运价,当燃油价格超过基准价格时,美国铁路运输公司收取燃油附加费。由于煤炭运输市场竞争充分,煤炭供求双方具备强大的市场谈判能力,因此美国铁路煤炭运输的收入率较低。  相似文献   
90.
退耕还林政策及可持续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产权理论,本文提出了资产价值特征概念,以分析树木的资产价值特征为基础,分析了政府和个体面对退耕还林的理性选择,阐述了退耕还林制度出台的内在逻辑及实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通过分析双方的行为,对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