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80篇
公路运输   317篇
综合类   269篇
水路运输   62篇
铁路运输   269篇
综合运输   2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以青云山隧道为工程实例,介绍了坍方隧道采取上导洞先行、台阶分割的方式掘进通过坍方地段的施工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上导先行、台阶分割法掘进的方案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842.
快速路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骨架,如何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合理的型式,才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带动城市发展。论文结合一些工程建设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43.
本文分析了IPv6的技术原理以及与IPv4相比较的优点,提出了IPv4向IPv6过渡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阐述了作者对IPv4向IPv6过渡机制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44.
某悬索桥采用隧道式锚碇加预应力锚索的复合锚固系统,与重力式锚碇相比,充分利用深层岩体的承载能力,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保护地表环境。经验性的设计方法和岩土工程参数的不确定性,使其设计风险和施工难度较大。主要介绍了复合式锚碇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45.
川藏铁路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地质选线探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拟建川藏铁路横穿三山,跨越五水;沿线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地层岩性及气候复杂多变;大型崩滑体、高位危岩落石、泥石流、碎屑坡、水毁、雪崩、冰害及生长期高陡岩质边坡等山地灾害发育,其具有规模大、破坏力强、灾害发生频繁且难于治理等特点。在调查拟建川藏铁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角度研究其选线原则。研究认为:拟建川藏铁路高山峡谷地貌段选线首先应遵循线位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及线位服从车站、车站服从地质的两大总体选线原则;对于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应先确定桥位,再以越岭的长隧方案或以傍山的长隧短打方案展线为宜,尽可能地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对于藏东南宽广的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外移绕避大型滑坡、岩屑坡或展线于对岸避开泥石流,主要以路基或桥的方式、局部可辅以隧道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通过为佳;而针对迫龙藏布峡谷段,铁路选线宜以傍山的长隧短打的方案通过为佳,尽可能减少线位露头以绕避地质灾害体。  相似文献   
846.
隧道衬砌缺陷致害研究是当前热点,对衬砌病害产生原因进行探析对隧道施工及设计来说尤为重要。通过结合相关资料、建立FLAC2D二维模型对某隧道出现的拱腰拉裂、拱顶压溃病害原因进行初探,研究结果表明:(1)拱顶背后存在空洞是引起隧道衬砌拱腰拉裂、拱顶压溃病害的主要原因。(2)拱顶背后存在空洞将引起衬砌受力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拱部由衬砌背后无脱空工况下的洞内侧受拉转变成洞外侧受拉,且拱顶衬砌内表面处出现压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847.
水害条件下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在隧道遇水不利情况下的耐久性及稳定性,通过设计室内原型试验,测试分析泡水疲劳前后轨道结构部件的性能变化,并基于试验结果和轮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泡水疲劳前后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的减振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疲劳后轨道结构各部件功能保持稳定,该减振轨道具有良好的耐久性;(2)泡水疲劳试验前后,扣件系统的刚度变化率为1.40%,道床垫刚度变化率为5.95%;(3)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具有稳定良好的减振性能,相比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车体、轮对及钢轨在中心频率为40~60 Hz区间内的振动加速度级。  相似文献   
848.
地质雷达分段识别技术在隧道初期支护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隧道工程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隧道工程内有诸多的隐蔽工程,其质量的控制与检查过程存在许多困难。地质雷达检测法作为一种较先进的检测手段,具有快速、高效、无损等优点,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遂资眉高速公路万家沟隧道的质量检测项目为依托,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钢架数量与实际不符等问题,提出钢架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分段识别,检测结果与实际验证的准确率达97.2%。  相似文献   
849.
在研究已有隧道断面拟合方法不足的基础上,鉴于三次B样条灵活的独特优势,对圆弧型隧道和直墙型隧道断面分别采用三次样条和三次B样条进行拟合,并通过求取拟合曲线上点到标准断面曲线的距离对拟合效果进行评价。在Matlab7.0平台上编程实现上述过程,对样条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直墙型存在突变点类型的曲线,三次B样条曲线相对于三次样条曲线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50.
以广珠城际铁路凤凰山隧道引入移动公网覆盖的需求为基础,从覆盖预测、设备布置、LCX挂设、干扰分析等四个环节出发,提出以泄漏同轴电缆为主的公网隧道无线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