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0篇 |
免费 | 28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01篇 |
综合类 | 632篇 |
水路运输 | 377篇 |
铁路运输 | 674篇 |
综合运输 | 2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303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158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现代高速、高性能发动机上,活塞裙部是活塞设计中特别重要的部位,裙部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着动态油膜的形成与保持,直接影响到发动机机械效率和漏气量。本文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应用,分析活塞裙部的变形情况;通过活塞裙部外形横截面变形规律和纵截面变形规律分析,确定活塞裙部的型面整体设计;并介绍了活塞的裙部微观形状。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The paper present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of a small-scale stiffened plate specimen quasi-statically punched at the mid-span by a rigid indenter, in order to examine its energy absorbing mechanisms and fracture. The specimen, scaled from a tanker side panel, is limited by one span between the web frames and the stringers. The paper provides practical information to estimate the extent of structural damage within ship side panels during collision accidents. Moreover, 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should have relevance to evaluate grounding scenarios in which the bottom sustains local penetration. This is possible since the structural arrangement of the double hull and the double bottom of tanker vessels is very similar.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force–displacement response and shape of the deformation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s performed by the explicit LS-DYNA finite element solver. The numerical analysis includes aspects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the behaviour of ship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accidental loads which could give rise to difficulties in interpreting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s.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comments on the material nonlinearities, the importance of specifying the precis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joining 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The considerabl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these aspects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previous publications of the authors which evaluate the experimental-numerical impact response of simple ship structural components, such as beams and plates.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definitions proposed in those references to evaluate its applicability in the scaled tanker side panel, as an example of a more complex ship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95.
996.
秦岭输水隧洞出口端邻近黑河金盆水库,为缩短洞线长度,减小工程投资,在勘察设计阶段对下穿黑河金盆水库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研究。在对地面大量调查基础上,采用钻探、物探、取样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评价研究方法,详细分析秦岭输水隧洞通过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及隧洞施工对水库渗漏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分析结果,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止库水渗漏的隧洞施工建议。经施工实践证明,秦岭输水隧洞洞线方案选择经济合理、对库区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受隧道施工复杂环境的影响,地质雷达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经常遇到各种干扰信号,会对不良地质体探测和预报的准确性造成影响。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隧道地质雷达探测过程中掌子面附近台车等金属物体、探测表面凹凸不平、电缆与输电线路、测线表面金属或非金属干扰物、探测区积水积泥以及底板测线附近金属物体等常见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雷达处理图像上的表现特征与识别方法,并从相对介电常数取值、直达波拾取、天线移动、测线里程标记、增益调节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讨论减少或消除干扰因素的措施。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准确性,并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为解决北京地铁隧道施工不同影响区划分和影响范围确定的不准确问题,对北京地区13 条地铁线路、903 份隧道工程的地表横向沉降槽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施工方法和地层条件的不同,分别对盾构法和矿山法施工隧道在黏性土地层、砂卵石地层等区域的沉降槽Peck 公式拟合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地层损失率和宽度参数的分布形态、相关统计值以及与隧道相对埋深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1)地层损失率和宽度参数的数理统计结果可以很好地指导北京及类似地层条件的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影响区划分和影响范围的确定; 2)施工方法和地层条件是影响地铁隧道周围地层变形的重要因素,工程地表变形控制应注重相关研究; 3)建议各地深入开展地铁隧道沉降槽的拟合分析研究,为隧道工程影响区划分和影响范围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结合近年来在软土深基坑领域的工程实践和研究,阐述邻近隧道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微小变形控制分区设计、轴力自动补偿钢支撑、坑内土体加固、坑外隔断以及承压水控制设计方法等,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不同设计方法在控制基坑与隧道变形方面的效果。同时,针对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影响评估难的问题,结合上海软土地层工程实践,介绍小应变本构模型(HS-Small)全套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小应变本构模型的基坑对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方法。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综合采取上述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并达到良好的变形控制效果,能满足地铁及隧道变形控制和结构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为解决新乌鞘岭隧道8号、9号、10号斜井工区正洞在千枚岩、板岩等软弱破碎岩体前期施工中出现的掌子面频繁溜塌、初期支护开裂、变形扭曲等问题,在对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围岩松动圈等数据分析以及三台阶钻爆法施工支护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玻璃纤维锚杆超前加固、超前大管棚支护、悬臂掘进机预留核心土两台阶机械法开挖工法、合理预留变形量以及增强初期支护的锁脚锚固、桁架结构加强初期支护纵向连接、径向注浆加固围岩等措施。经现场应用表明: 1)对于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采用预留核心土两台阶大断面悬臂掘进机铣挖法施工技术是可行的,结合超前加固、支护结构补强等措施后,支护结构累计变形较前期减小一半以上,支护结构变形可控。2)采用悬臂掘进机开挖,隧道平均线性超挖量可控制在15 cm以内,相比钻爆法喷射混凝土平均超挖率由120%减小至60%,工序循环时间减少3
h左右,月施工进度由25~35 m提升至50~60 m。3)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应在合理工法、合适设备、合理预留变形量和具有一定抵抗变形能力的支护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