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6篇 |
免费 | 41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473篇 |
综合类 | 1021篇 |
水路运输 | 1175篇 |
铁路运输 | 971篇 |
综合运输 | 4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228篇 |
2019年 | 155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182篇 |
2016年 | 179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343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412篇 |
2011年 | 443篇 |
2010年 | 310篇 |
2009年 | 257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328篇 |
2006年 | 295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根据高压共轨高压泵进油计量阀的结构,建立计量阀的比例电磁铁及液力阀的仿真计算模型,利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比例电磁铁的工作特性,比例电磁铁结构、材料等因素对比例电磁铁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形状节流孔液力阀的流通特性。结果表明:在理想工作气隙内,电磁吸力与激励电流成正比;在允许的设计范围内,比例电磁铁定铁端部的锥角越尖锐越有利于提升其电磁吸力的水平特性;比例电磁铁理想工作气隙的长度随定铁锥面的长度增大而增大,而电磁吸力随定铁锥面的长度增大而减小;在一定的衔铁长度内,比例电磁铁的电磁吸力随衔铁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三角形节流孔的计量阀比圆形和矩形的计量阀流量控制性好。研究的结果可以为高压共轨高压泵进油计量阀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增压汽油机不同排气歧管长度下的压力波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台架试验数据校准了增压直喷汽油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应用校准后的模型研究了低速(1 500r/min)全负荷工况不同排气歧管长度下排气阀口与涡轮机入口处的压力波动特性,并对压力波动形态与低速增压压力的建立、瞬态响应、缸内充气效率等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排气歧管结构形式下,在低转速宜采用较短歧管,从而有望获得更高的增压压力和扭矩;相继工作的气缸不宜在涡轮机前共用一根排气总管,否则容易引起废气倒流,而且歧管越短倒流越严重;排气歧管中的压力波在传向涡轮机入口过程中被"均值化",不能充分应用排气压力波动效应来提高低速扭矩和改善增压延迟。 相似文献
10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在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内外业脱节、人工操作过多、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三维激光隧道扫描测算一体化技术方案,通过隧道设计模型录入、坐标里程解算、点云自动过滤、点云降采样与地物分离等,对点云进行特征值提取,得到兼顾规模、精度、效率的点云数据模型;通过点云与设计、点云与点云的对比解算,得到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相关成果。该技术方案在某铁路隧道工程中进行实践,可将内外业工作总时间缩短至20 min以内,自动化程度高,成果精度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轻型货车轮胎接地压力分布实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自主开发的轮胎接地压力测试仪,进行了轻型货车不同花纹和不同使用年限轮胎,在不同轮胎胎压和不同负荷作用下,轮胎的接地压力分布规律测量。实测结果发现:轻型货车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形状更接近于矩形;新胎比旧胎的接地压力要均匀些;轮胎胎压与平均接地压力、轮胎负荷与平均接地压力、轮胎负荷与有效接地面积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8.
粉喷桩加固软土复合路基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进行了路堤荷载下粉喷桩加固软基现场试验研究,以期对软土复合路基的桩土应力比及桩身应力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09.
轮式车辆在积水路面行驶时会发生"水滑",从而给行驶安全造成危害,已为驾驶人员所共知。工程技术人员对此作了一些的实验性工作,并得出了实验公式。该公式虽体现了车轮胎压的影响,但对于另一个主要参数———水深的影响缺少合理的表述。本文结合实验公式并考虑到水深、胎压、车速等条件,应用动量转换原理和液流斜楔动压理论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理论公式,该公式对水滑现象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