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8篇 |
综合类 | 52篇 |
水路运输 | 2篇 |
铁路运输 | 62篇 |
综合运输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不衬砌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渗压作用不仅会改变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同时可能会使岩体劈裂、破坏岩体的原有结构的现象,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利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对隧洞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考虑渗流效应时围岩开挖稳定性、内水作用下围岩力学特性方面开展研究,得到围岩开挖后应力场、位移场分布特征,开挖卸载对渗流场的反馈,内水作用下隧洞的破坏特征和水力特性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对隧洞施工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富水条件下的隧洞工程防排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3.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10):123-128
为研究不同埋深下近距交叠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交互影响效应,以青岛地铁2号线枣山-李村站与3号线万年泉-李村站相互交叠区间隧道为工程原型。通过FLAC3D动态模拟和分析不同埋深下地表变形规律可知:不同埋深下地表变形趋势不同,埋深越大,受下穿施工影响越小,纵向变形逐渐由双峰沉降曲面向单峰沉降过渡;不同埋深下变形区域不同,埋深越大,变形区域逐渐由交叠隧道沿线向交叠区域中心发展;当埋深超过30 m时,下穿施工对地表影响较小;同时,提出不同埋深下地表沉降变形趋势经验公式。并结合工程应用验证上述分析的可靠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4.
基坑开挖对近接地铁隧道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此外,隧道的存在也对基坑力学特征产生明显影响,从而改变基坑周边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行为。为此,结合某广场基坑工程实践,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分析近接隧道基坑开挖施工力学特征,重点探讨基坑开挖对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列车振动对基坑施工力学行为的影响,揭示基坑与隧道之间的静动力学相互作用机理,为以后类似地铁隧道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205.
论述软流塑淤泥质地层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含水量高、强度低等特点,易产生蠕动现象,开挖后自稳能力差;如果不进行预先加固处理,施工时隧道掌子面极易坍塌。在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花南区间隧道设计中,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洞内超前加固与地面加固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施工时掌子面稳定性好,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06.
粉细砂稳定性差,暗挖施工时容易引起较大的地表沉降。通过粉细砂特性分析及室内试验得到注浆加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对土体的含水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压缩模量均有明显的改善。运用加固后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通过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对粉细砂地层浅埋暗挖大断面施工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导洞施工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大,施工时应重点加强此部位的注浆;上、下导洞施工时应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0 m;上导洞上台阶施工时应预留核心土;临时支撑分段破除长度不宜大于10 m;粉细砂地层深孔注浆加固设计时,除拱顶范围外,侧墙和拱脚一定范围也应进行注浆加固。实践表明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沉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07.
新宝塔山隧道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地层岩性差、不良地质条件多、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相邻、穿越较多的地表建筑物、存在局部覆土较浅地段等。介绍了与既有隧道相邻的出口段的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的压力、初期支护混凝土应力、钢拱架内力和围岩内部位移量测,从而及时掌握隧道施工中的相互影响程度,以便修改施工参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大大降低隧道施工中的风险。监测数据对于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未来临近隧道施工对既有小间距隧道的设计施工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8.
隧道围岩应力和变形分析是隧道设计的重要内容.随着交通路网的不断发展,同时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多孔小净距隧道不断被采用.但对于浅埋三孔及以上孔洞隧道围岩位移场解析解在数学处理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采用复变函数法研究浅埋三孔平行隧道围岩的平面弹性解析解,为求解浅埋多孔隧道围岩的弹性解析解打下基础.该解法利用Schwarz交替... 相似文献
209.
深圳地铁8号线望基湖停车场咽喉区段,与之相连的有出场线和入场线2条单洞单线隧道,2条隧道以2.59 m的小间距并行施工,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和风险。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现场施工作业,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围岩的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位移方面看,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与监测结果相比相差不大,小间距隧道中间岩柱稳定性较好。小间距隧道围岩变形值都处于正常范围内,施工现场安全性较高,现场施工作业继续按目前的施工工序进行,便可在规范要求下完成施工。围岩变形的控制,在于合适的隧道开挖方式以及开挖后较强的早期支护和必要的辅助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210.
哈尔滨日益增长的过江车流、客流以及城市过江发展要求,急需哈尔滨新增一处过江通道;经过对城市整体线网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发现,轨道交通4号线与规划景阳街隧道在过江位置上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且两者在线由上基本一致,两者具备合并建设的条件;通过对合建方案的线位、建设形式、两者相互影响、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关系以及对城市交通服务功能的初步研究表明,哈尔滨轨道交通4号线过江隧道与规划景阳隧道合并建设是可行的合理,公轨合建方案具有快速联系江北新区、哈站区域、哈西区域;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的功能,起到“缓堵保畅”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江南区域与江北区域的联系,带动江北地区快速发展;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角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