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1篇
  免费   240篇
公路运输   1094篇
综合类   1146篇
水路运输   838篇
铁路运输   608篇
综合运输   1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对地铁运营效率和成本有重大影响,广州地铁三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了3/6辆灵活编组替换运营的全新运营模式,对车辆段的出入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车辆段出入段线方案进行优化和能力分析研究不仅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供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推荐方案出入段能力的计算分析,研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研究结论:在广州地铁三号线的用地和站段位置等限制条件下,经过优化的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优越性,能够满足三号线新运营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2.
对均质地基岩土体上条形基础承受倾斜荷载的情况,根据线性破坏准则和相关联流动法则,利用极限分析中的机动法,构建了一个承受倾斜荷载作用的条形浅基础的二维机动许可破坏模式.根据外力功率与内部耗能相等原理获得极限承载力的目标表达式,并把其转化成了一个求含有非线性约束的极限承载力上限解最小值问题计算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平台,对建立的计算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SQP法)进行了承载力上限解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极限上限分析结合优化理论SQP法适用于该问题的求解;荷载的倾斜程度对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影响较大;相同计算参数条件下,构造刚性块较少的简单的相容速度场也能够求得较为精确的数值,因而计算的速度和效率也将得到大幅提高;影响参数分析表明,计算参数取值对极限承载力量值具有非线性影响且权重存在差别,将结果与已有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所得结果较前人研究成果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纵筋率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剪切性能的影响,进行集中荷载下5根RPC梁的受剪试验,分析纵筋率对梁的斜裂缝宽度、剪切延性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随着纵筋率的提高而提高,而剪切延性随着纵筋率的提高而降低;采用高强钢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斜裂缝最大宽度不超过0.3 mm。建立考虑纵筋作用的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利用经验公式对搜集的27根梁进行计算,吻合较好且变异系数小。该公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为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以石河子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抗震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及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抗震分析,并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采用三角级数人工合成法生成人工地震波,计算结果与反应谱法基本接近。为研究纵向约束体系对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于刚构体系、漂浮体系、竖向支承体系、竖向支承加弹性索体系和竖向支承加黏滞阻尼器(FVD)体系等不同纵向约束体系独塔斜拉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抗震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活动支座作为竖向支承时,支座摩阻力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较大的提升,计算时应考虑其影响;竖向支承加FVD体系是相对最优的纵向抗震约束体系。  相似文献   
135.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稳定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以湖南南县茅草街特大桥为例 ,讨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弹性稳定和极限承载力。分析计算时 ,考虑了拱桥结构分阶段刚度变化、截面逐次形成以及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等影响。  相似文献   
136.
研究目的:合理地确定岩溶地区土洞地基的承载力。研究方法:根据弹塑性理论,推求得到岩溶地基中土洞周边土体的应力状态。在土体自重应力和基底附加压力的作用下,土洞周围的土体将产生应力集中,利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判断土洞洞壁土体是否产生塑性破坏。当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5条计算地基承载力时,还应同时确保土洞周围的土体不产生塑性破坏并得到基底容许压力P值,取fa和P的较小值,即为岩溶区土洞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研究结果:推求得到了土洞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研究结论: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地下水对地基承载力影响很大,地下水位下降,将降低地基承载力;地基中土洞内存在有充填物,且充满整个土洞时,地基的承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7.
转向架轴箱轴承作为列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介绍了广州地铁某型车转向架轴箱轴承及接地装置多次出现进水导致轴承失效的情况,并深入分析得出轴箱进水的两个原因:轴箱端盖部件倒角尺寸异常,进口和国产的轴箱、接地装置间存在尺寸差异。提出了对轴箱端盖进行普查、更换、统型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8.
阐明客流变化时的行车调整策略,即在地铁运营过程中产生突发客流时,行车人员运用抽线、加开列车以及在信号系统中加入设备干预等措施进行相应的行车调整,并针对性地提出数据分析、客流曲线生成软件的开发以及时刻表编制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9.
《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规范》(TB10020-2017)完善修改了紧急救援站的设计标准及设置要求,即长度大于20 km的隧道或者隧道群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根据条文解释,该处"20km"的长度限定是基于隧道纵坡不大于20‰。但实际工程中,往往存在隧道坡度或者综合坡度大于20‰且隧道长度小于20 km的工况,这种情况下隧道是否设置紧急救援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新建崇礼铁路隧道工程实例,研究隧道纵坡大于20‰且长度小于20 km时是否设置紧急救援站。研究表明,当隧道纵坡大于20‰且隧道长度小于20 km时,是否设置紧急救援站取决于列车上坡折减后的末速度。崇礼铁路陡坡段隧道和隧道群均不需要设置紧急救援站。  相似文献   
140.
针对地铁换乘站换乘方式适配性评价难题,提出总体技术方案并构建设施平均密度、能力饱和度、平均疏散时间等量化评价指标,以典型十字换乘站——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为例,重点分析换乘方式能力适配性问题。通过车站客流仿真及指标计算评价,发现站台能力不足及换乘设施客流冲突等问题突出。因此,从行车组织及车站结构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其中压缩行车间隔仅能提升车站运能,但难以解决换乘节点客流冲击问题;而优化车站结构仅能减缓换乘设施压力,若同时实施,则能彻底解决能力不足和冲击性问题。建议大客流换乘站不采用十字节点换乘,应结合工程条件优先考虑T型或L型换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