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35篇
公路运输   334篇
综合类   428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52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竖井联系测量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对矿山法隧道施工至关重要。以广州市轨道交通21号线某标段2号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施工竖井结构及现场环境的特殊性,对用于辅助测量的4根钢丝距离和角度进行观测,再利用多点后方交会及钢丝坐标传递原理实现井上和井下坐标传递。研究表明,在隧道开挖至40~60 m、100~150 m、贯通前150~200 m处3个位置开展联系测量工作,可获得井下控制点坐标和方位;利用测量基线指导隧道施工,隧道最大横向贯通误差为38.8 mm,横向贯通限差为±100.0 mm,贯通测量成果良好。结果表明:基于多点后方交会法联系测量技术在地铁竖井联系测量工作中可以快速实现高精度的坐标、方位传递,指导隧道施工,弥补传统常规联系测量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2.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网的重要枢纽点,但同时也是拥堵和事故的多发点.而T型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所以T型交叉口设计要素的分析研究对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减少交通事故以及改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渠化设计、交通组织、竖向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城市道路T型交叉口在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要素,总结了城市道路T...  相似文献   
153.
传统自动驾驶车辆以假设通行权为前提设计冲突消解算法,但在无信号交叉口存在道路通行权不明确情况,给自动驾驶车辆决策带来困扰.本文提出基于多车协作优化的无信号交叉口冲突消解方法,将多个自动驾驶车辆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多目标优化控制理论,计算分配给相互冲突车辆的期望速度规划,达到协作行驶的目的.设置协作与非协作式冲突消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车协作的冲突消解方法通过优化车辆联合行动,使交叉口车辆整体收益最大,各利益体间的收益更为均衡;与非协作行驶决策相比,冲突消解时间缩短,减少交叉口单车平均延误1~2 s,平均减少量约为5%.本文可为无信号交叉口自动驾驶车辆冲突时自主协同行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以往动态车道研究倾向于在固定信号配时或预先设定的信号配时方案下进行优化,无法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本文根据实时交通需求,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信号周期、相位绿灯时间和车道数为约束条件,构建动态车道与交通信号协同优化模型.模型分两部分,第1部分考虑进出口道车道平衡,计算可行的动态车道备选方案,将备选方案的输出参数作为第2部分模型的输入参数;第2部分根据实时交通需求,生成动态车道优化方案和信号优化方案.将本文优化方法与传统信号配时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更好地降低交叉口平均延误,有效提升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5.
针对先进机场场面引导与控制系统(A-SMGCS)中滑行道运行控制建模, 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层次Petri网(EHPN)的建模方法。将滑行道分为交叉口和直线段模块, 然后对模块内部的航空器行为进行封装, 形成基于扩展Petri网的过程层通用模块, 并进一步采用同步合成技术建立过程层模型。利用面向Agent的着色赋时Petri网建立决策层通用模块, 同时将场面运行控制知识与模块的库所和变迁集成, 增强模型的智能决策能力。采用某机场12 h滑行道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EHPN模型的仿真, 其直线段和交叉口冲突次数分别为6次和11次, 滑行道系统总延误为346 s, 与SIMMOD仿真模型效果相近, 因此, 该建模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56.
提出了利用感应线圈检测器动态提取饱和流率的方法, 前后车辆离开线圈的时间差为车头时距, 计算第4辆至最后一辆处于饱和状态车辆的平均饱和车头时距, 运用指数平滑法处理历史饱和车头时距与当前周期饱和车头时距。确定了车型及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 当线圈占用时间大于小型车平均占用线圈时间2倍时, 判断为大型车, 小型车的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为历史平均值加1 s, 大型车的饱和车头时距判断阈值为历史平均值加5 s。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 验证提取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 动态提取方法能减少饱和车头时距突变的影响, 当前周期车头时距骤减31.3%, 饱和流率仅增加5.6%, 5个周期的饱和流率分别为1 782、1 682、1 600、1 690、1 773 veh·h-1, 而HCM模型的计算结果为1 680 veh·h-1。与传统方法相比, 该方法能满足动态提取的需求, 实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7.
为研究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违规过街行为,选取西安市的7个信号交叉口,通过视频拍摄获取资料,应用复杂网络来分析非机动车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建立了交叉口非机动车网络,基于SI模型的基本思想,提出了非机动车违规过街行为的传播模型.并通过python程序进行模拟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不同的传播率下,获取了非机动车违规过街的行为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等待时间的增加,一旦有骑行者闯红灯,更多的骑行者将加入到违规过街的行列;在内向度和外向度方面,电动自行车均高于普通自行车;非机动车违规行为随着传播率及非机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8.
车路协同系统能实时获取车辆个体的运行状态信息,并能通过速度引导实现车辆与交通控制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为交通信号控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技术手段.分析了现有车路协同下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基于时间窗的滚动预测方法,提出了改进的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流程;将相位饱和度作为表征信号控制效果的指标,在考虑速度引导对车辆运行状态影响基础上,建立了车路协同环境下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法和模型.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感应控制方法,在各种交通流量下均能有效降低交叉口平均延误和停车次数.  相似文献   
159.
排队长度作为评价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能有效反映交叉口处的运行状况.传统排队检测模型大多基于线圈检测器,且模型假设过于理想化,本文提出一种面向低采样率浮动车数据、具有良好数据驱动性的信控交叉口在线排队长度检测方法,方法关键在于利用队尾浮动车位置估算最大排队长度.检测过程采用固定时间间隔,主要步骤包括地图匹配、等距划分交叉口进口道并统计停车点数量、判定队尾浮动车的位置、修正得到最大排队长度估计值.实测数据表明,此方法的精度与浮动车比率有直接的关系,在浮动车比率较高的许多主干路交叉口,精度可以达到理想效果,30 m以内的平均绝对误差对高峰期的排队检测依旧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