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52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从基础设施服务和企业运营服务两方面,构建适合小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站点覆盖率、车辆拥有率、乘客换乘次数和搭乘步行时间四项指标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行车准点率、运营车速、乘客候车时间和高峰满载率作为企业运营服务能力的衡量指标,并根据公共交通服务评级的等级分析指标的量值范围。  相似文献   
52.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it is necessary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nonresponse issues in transport surveys. However, such nonresponse issues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ignored in literature. This paper first statistically identifies the missing patterns of item nonresponse (INR) in person trip survey data collected in developing citi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INR on the performance of travel mode choice model (an aggregated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based on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 imputation method. As a case study, three developing cities representing three levels of INR are analyzed as follow. Firstly,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ocial-economic attributes of trip makers and trip-context factors are identified with respect to INR in the missing pattern analysis by using Chi-Square test method. Secondly, EM imputation based on missing pattern analysis is applied to deal with missing data to obtain the unbiased data set as a benchmark. Thirdly, the null hypothesis that the model parameters estimated with and without imputation are equal is statistically tested using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s and further the internal validity performed in terms of R-squared coefficients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discrepancy of model predictions between with and without imputations. Finally, one critical indicator – value of travel time (VOTT) is evaluated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missing data.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respondents and non-respondent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erms of the social-economic background in the developing cities and further show that not only the missing rates but also the missing patterns grea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mode choice model in terms of model parameters and the prediction ability. The calculation of VOTT reveals that the VOTT affected by INR tends to be overestimated.  相似文献   
53.
介绍武汉光谷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的线路方案选择、行车组织方案确定,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信号系统等主要设备系统针对互联互通6个交路运营开展的方案设计和产品研发;结合实际运营效果,阐明有轨电车采用多交路运营的优势,即相对地铁,可以让不同方向的乘客选择不同的交路,极大地减少换乘,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4.
杨海燕  金秋  孙广东  陈义华 《隧道建设》2017,37(11):1373-1378
目前我国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以上规模的城市,中小城市由于条件限制开展相对滞后,发展较为缓慢,且缺乏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的实践经验。为解决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经验缺乏的问题,对开展管廊建设的中小城市管廊建设规模和建设位置进行调研和分析。经分析可知:1)中小城市管廊的建设位置主要为城市主干道和新区建设区域;2)2016年管廊的开工建设长度非试点中等城市基本上在20 km以内、小城市基本上在10 km以内,试点城市平均在20 km以上。  相似文献   
55.
在我国众多中小城市的典型路段上,普遍存在机非隔离带出入口密度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安全,而通过出入口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主道路交通安全性与运行效率。以北京市怀柔城区青春路作为研究实例,应用正交实验法对交通仿真软件进行参数标定,再使用仿真软件对出入口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正交实验产生32 组实验方案,每个方案应用3 个随机种子,每个种子方案运行2h,结果表明:最小穿越间隙和期望车速分布是与中小城市车辆行驶速度相关性最强的2 个参数,运用标定后的仿真平台对青春路出入口改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后发现,合理的出入口管理措施能够使路段运行速度提高1.8~4.4km/h。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几种轨道交通解决方案的介绍、对比分析,结合中小城市运力特征,提出了采用空中快车运载系统作为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制式选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57.
为使大城市周边城镇道路网规划更为合理,首先分析了最主要的2类城镇的发展模式和出行特征。基于规划年城镇交通供需平衡原则,提出了大城市周边城镇道路网级配合理性的判定方法。建立了路网级配结构合理性判定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以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为例,计算相关变量,对道路网级配结构合理性进行了判定,并对路网级配结构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验证了合理性判定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8.
针对当前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关注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实际应用问题、城市交通缓解拥堵措施问题,以及共享单车出现引发的道路空间划分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如下观点和结论:一是科学应用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指标,不应将其作为短期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的统计指标,也不应为了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而提出过高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目标;二是对于城市拥堵状态应有理智的认识,缓解拥堵不是无限增加道路网密度、无限提高车速,而是使道路能够有序地运行;三是对于新兴的共享单车,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应深入研究非机动车通行和停车管理问题、逐步实施道路的空间划分。  相似文献   
59.
为借鉴世界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把握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香港等世界级城市的交通战略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回顾,并分析历次规划的实施效果。同时,将世界级城市交通发展划分为大都市初步形成、都市圈快速发展、都市圈繁荣稳定、世界级城市功能巩固提升四个阶段,总结不同阶段实施的交通战略。最后,在识别当前中国一线城市所处交通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交通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0.
建设健康城市是面对城镇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行动战略,健康的交通系统是健康城市的基础支持性环境。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审慎态度是基于短短一百多年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对消耗大量的土地、能源,以及日益增加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压力的反思。由美国和欧洲两种在机动化进程中截然相反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案例,指出未来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到解决交通、居住和产业这三者的匹配关系上。最后,从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的关联性、公交优先理念和城市道路网体系与功能方面阐述了如何创建健康的城市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