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94篇
公路运输   333篇
综合类   445篇
水路运输   206篇
铁路运输   223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论述轨道车辆车门系统引入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管理的重要作用。构建了轨道车辆车门系统RAMS管理体系,将RAMS管理理念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使用维护过程的各项工作相结合,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卓有成效地开展RAMS工作。建立了信息化RAMS设计平台和FRACAS(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平台,以优化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有效控制新产品研制、产品国产化等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922.
介绍了目前上海地铁建设中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类型,包括空间资源设置条件、规模及发展趋势等,并分析了其优势、意义,以及所体现的轨道交通空间资源价值和综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23.
鉴于当前轨道交通一体化综合开发滞后于地铁线路建设进度的客观条件,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已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及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的核心主导角度出发,提出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到一体化实施阶段的关联性,利用土地功能混合使用与公共交通高效换乘的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土地开发范围和实施模式进行控制、激发和引导,实现城市功能集聚、空间整合和引发城市区域立体化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应。旨在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的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反思并提出建议。因此,研究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模式,对于目前我国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空间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4.
桥上无缝道岔是在高速铁路、艰险山区铁路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同时跨越震区时,道岔结构自身处于双层薄弱环节之中。根据地震作用下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地震作用下岔-桥-墩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地震波频谱特性、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岔区阻力、梁体温差等因素下的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地震作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缝道岔约束作用较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低阶自振频率,而且改变了其振动形态;地震波频谱特性和加速度峰值大小对桥上无缝道岔响应影响显著,地震荷载波频越靠近结构主频,加速度峰值越大,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越大;在钢轨温变较高,又同时考虑地震荷载效应时,钢轨强度和线路稳定性均得不到保障,建议对跨越震区的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时检算地震荷载与钢轨、梁体温变共同作用时的钢轨纵向力以及道岔联结件受力、关键位置相对位移等。  相似文献   
925.
从地铁配线上方商业空间的客流动线设计入手,介绍了配线上方商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地铁配线的商业开发现状进行归纳分类,并对配线及客流动线等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得出目前开发客流动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线上方商业开发的设计原则,并从动线尺度、动线形式、动线上的要素等三个方面提出客流动线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26.
从城市交通综合体空间设计理念出发,以日本福冈JR博多站交通综合体为案例,分析了福冈JR博多站的空间组成与换乘空间的组合方式,以及设计上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值得借鉴的方面。同时,对未来中国交通综合体发展方向作出了初步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27.
针对地铁站域空间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地铁车站空间"与"地铁站域城市空间"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区别。结合地铁站与城市空间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阐述了城市空间与地铁车站空间、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整体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了在地铁站域空间语境下空间设计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8.
随着国内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车站室内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究其脉络则体现着"建筑理性主义"回归的思潮。这种思潮主要体现在对车站的空间形式、尺度比例、造型手法、色彩构成、灯光照明等客观因素的更多关注和追求。提出"空间规划"理念的概念,总结并践行该理念的意义,同时结合北京地铁16号线方案和实践经验,研究在地铁站内空间尺度较为局限,参与设计的专业众多且诉求各异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室内设计对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规划,引导空间各因素向着室内方案所主导的效果目标发展,最终实现车站室内设计,并形成符合建筑理性和一定审美逻辑的室内界面表皮的方法。针对北京地铁16号线项目,详细介绍如何调整设备管线路由,构建空间的基本形式;如何打破常规设计思路,优化出入口、中板洞等主要局部细节;如何对土建、设备等裸露专业进行视觉整合等创新设计,对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9.
介绍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将圆形磁通链分解为三相正弦量分别进行跟踪,可按任意给定磁通进行跟踪控制的新型磁通轨迹分量跟踪型PWM控制方案。给出了其Matlab仿真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新颖性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0.
依托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研究项目,运用行人步行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探讨了交通客运枢纽内不同换乘方式换乘距离、枢纽立体空间优化等评价指标。研究结果对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和优化评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