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5篇 |
免费 | 31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63篇 |
综合类 | 1167篇 |
水路运输 | 339篇 |
铁路运输 | 418篇 |
综合运输 | 2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66篇 |
2013年 | 187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184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1.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校内实训基地为例,旨在总结其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效果,并通过对建设实践和运行效果的分析,以及管理模式的总结,从而为高职教育实训室自身发展乃至现阶段的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为其后续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12.
913.
滨水区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物-环境”综合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美学的思想、技术的手段来创造一个关的环境。以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在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将视点聚集在滨水区道路景观的开放性这一特点上,对滨水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城市滨水区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14.
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市自行车出行比例高,拥有良好的自行车道道路条件,具有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优势。从规模估算、网点布设原则、网点布局典型模式、押金及租赁费用等方面阐述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内容,并重点分析了校园、产业园区、轨道交通车站3种典型的网点布局模式。最后,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的技术系统以及运营管理上的特点。上海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的网点总数约100个,近期将有500个网点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不仅为居民带来方便,还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915.
916.
917.
918.
为解决机非混行造成的交通低效问题,构建单向平面分流路网,即以机动车干路单向交通组织为基础,以机动车支路和自行车、公交专用路双向交通组织为辅助的公交专用、机非分离的路网模式。首先,采用VISUM,VISSIM模型,对单向平面分流路网与传统混合路网的路网特性、交通运输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流路网在交通绕行、转向比例方面与传统混合路网基本一致。其次,在对两套路网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单向平面分流路网的运输效率远高于传统混合路网。最后指出,将干路单向化处理,发挥单向道路的横向可穿越特性,辅以减少干路绕行的支路体系,是单向平面分流路网实现高效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19.
在重大灾害事件中,交通需求是影响区域疏散路线规划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考虑实际应急疏散过程中的异质动态交通流差异性装载和分配过程,建立了一种基于受灾人员和应急物资两种异质动态交通流的最小费用流模型;然后针对两种异质流不能混合分配、网络流占用随时间变化更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扩展的最小费用路线启发式算法,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受灾人员响应行为的快慢影响着疏散时间、拥塞程度、分配的有向路数目;同时针对不同的受灾人员响应行为,调整应急物资装载时刻和装载量,可以有效缩短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920.
张国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12(6):1-9
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大系统,城市布局、城市设计是城市交通出行特性的决定因素,而交通系统网络格局构成城市的机理,并决定城市经济的可达性,影响到城市经济与人民生活的所有层面.过去的十年中,能源基金会可持续城市项目与国家相关部委及城市合作,在可持续城市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本次论坛主题为“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城市交通理论与实践”,从可持续城市项目以及昆明可持续城市规划设计、济南快速交通规划与实践、重庆山城步道规划与应用等方面,共同探讨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城市交通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