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72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market economy, the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y is now confronted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competitive status of Chinese national aviation, as well as advice on how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y.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FAHP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resolving the uncertainty and imprecis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airlines'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 aviation competitiveness at both home and abroad, discus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aviation competitiveness, establish an index system with five first‐order indicators and 17 second‐order indicators, set up a Chinese aviation competitiveness model based on simple fuzzy numbers from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ive major Chinese airli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odel and these indicators ar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and increasing Chinese airlin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effective approa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especially applicable when subjective judgments on performance ratings and attribute weights are not accessible or reliable, or when suitable decision makers are not available.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2.
基于Maklink 图和遗传算法的改航 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恶劣天气下的飞行安全,航班需要采取改航策略避开危险区.采用已 有的以改航路径最短为目标,以航段最小距离、避开危险区、转弯角度等为约束条件的规 划模型,设计了3 阶段方法研究改航路径规划.首先应用Maklink 图和Dijkstra 算法规划一 条能够避开危险区的路径,接着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路径,最后进行路径调整以满足约束 条件.算例仿真结果显示,应用本文方法得到的改航路径长度较短,转弯次数少、转弯角度 小,计算效率高.仿真结果说明,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改航路径满足目标和约束要 求,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区域多机场系统规划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域多机场系统规划问题的分析,指出区域多机场系统规划问题实质上也是航空OD需求在机场上的分配问题。根据这一问题的本质,分析了机场与航空OD需求的关系以及机场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提出了航空OD需求在机场上的分配方法和步骤,通过具体的算例分析,证实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民航系统安全水平为目的,运用系统分析技术一多层次模糊评估法对某民航单位航空安全进行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估实施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计算得出系统的综合安全度,从而依照安全度等级分析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计算,说明系统分析方法在民航系统安全应用研究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上海、南京等城市民航客流的调查,分析航空客流的结构、旅客交通方式选择的考虑因素,运用意向出行调查方法分析由航空转向高速铁路的比例及原因,认为高速铁路与航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旅行时间、票价以及服务水平上。  相似文献   
56.
针对民航机场及周边空域安全管理的需求和雷达监视存在盲区易受干扰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实时空中目标跟踪系统. 针对空中目标的特点,采用灰度图像的帧间差分法进行目标检测,自适应双阈值进行目标分割,形心跟踪法进行目标跟踪,达到25帧/s的实时处理速度;算法通过设置跟踪区域和目标锁定点,排除了干扰的影响,提高了系统跟踪能力;采用形心坐标的脱靶量作为云台调整参数,依据分割目标像素大小在跟踪过程中进行了自动变焦控制;采用IDE接口硬盘作为存储介质,FAT32文件系统作为图像存储形式来记录实时图像. 外场实验表明,系统工作稳定,跟踪算法简单实用,可辅助雷达系统对飞机起降及机场空域移动目标进行跟踪监视.  相似文献   
57.
雾霾天气下,交通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的降质图像含有较多噪声,图像边缘不突出,整体偏暗且对比度不高,灰白不清。针对传统交通图像滤波和去雾算法存在着滤波效果和边缘保持能力不能兼顾,容易出现噪声斑块,导致去雾后图像质量较低的问题,在传统梯度双边滤波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梯度相似度核,提出了基于改进梯度相似度核的雾霾天气下交通图像去雾算法。新算法首先将采集的含雾图像转换到Lab颜色空间,提升色域宽度,再利用改进梯度相似度核和空间相似度核分别计算图像中每一像素点与滤波框内临近像素点的梯度相似度和空间相似度权值,根据权值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将其转换到RGB颜色空间。最后根据大气光散射模型和暗通道先验原理,对滤波后的交通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得到复原图像。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双边滤波和梯度双边滤波算法相比,使用新算法处理后的复原图像峰值信噪比、归一化灰度差平均提升了13.25%、9.41%和21.76%、22.7%。新算法在保证了滤波效果,避免“噪声斑块”的同时,能够尽可能保持图像边缘细节信息,提升了雾霾天气下交通图像的去雾质量,对加强交通监控,保障交通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格拉管线几年前进行了维持性技术改造,实现了由“旁接罐“流程为主向“泵到泵“密闭流程为主进行顺序输油的转变.2006年底采用“泵到泵“密闭流程方式首次顺序输送航空煤油,克服易发生静电着火、混油事故、憋压抽空事故等困难而获得了成功.文中就克服上述困难,确保输送航煤质量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对今后不断提高航空煤油输送水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9.
客车与火车和飞机的成渝城际客运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经济与社会角度分析城际高速客运的市场经济特征,并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对客车技术和管理体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examines air traffic patterns among China’s scheduled airlines in January 2006 and January 2011, using Official Airline Guide data on carrier schedules. The author classifies Chinese carriers into one of four classes. Airports are also organized into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based on several criteria related to the total volume of traffic, the carriers serving the airpor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airports to which they are connected. Counts, sums, percentage shares and changes in these calculations between 2006 and 2011 are presented in tabular form. Inferences about the fundamental structure and future patterns of capacity growth for the yet not fully emerged Chinese air traffic system can be dra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