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3篇
  免费   690篇
公路运输   4227篇
综合类   4266篇
水路运输   1330篇
铁路运输   2550篇
综合运输   33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956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1237篇
  2011年   1196篇
  2010年   1017篇
  2009年   867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1173篇
  2006年   1062篇
  2005年   592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软土地层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荣军  陈立生 《隧道建设》2018,38(7):1236-1242
为研究软土地层超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与机制,以上海中环线田林路节点改善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整个管幕顶进周期内地表初期沉降、累积沉降与工后沉降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地表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后地表最大沉降为9.8 mm,管幕群施工对地表沉降具有累积作用; 单根钢管顶进时后半段隆起,隆起值在精度允许范围内; 管幕上方1倍管幕埋深范围内地层沉降变化明显,顺接管施工的工后沉降较大,采取洞口止水措施能有效减缓地层损失。  相似文献   
992.
金强国 《隧道建设》2018,38(8):1324-1333
为解决郑万高铁大断面隧道建造过程中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超前支护等支护结构安全储备较大、支护不经济的问题,以郑万高铁湖北段大断面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通用设计图A开展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现场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支护参数优化方案。采用现场实测和荷载-结构有限元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检算,最终确定优化设计图B,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支护结构整体处于安全状态,优化方案合理可行。该支护优化方案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大断面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能降低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量。  相似文献   
993.
陈绪文  黄磊  邹逸伦 《隧道建设》2018,38(7):1212-1219
为探究适合硬岩隧道岩爆段的快速施工技术,通过对硬岩隧道整体自稳性及岩爆特点的分析,提出以柔性支护为基础、以岩爆预测、松动圈测试和柔性网试验为保证措施的一种快速施工技术。依托米仓山隧道岩爆段的施工,利用陶振宇判据和Turchaninov判据对不同埋深下岩爆强度进行预测,合理划分米仓山隧道岩爆强度区段,并结合松动圈测试、柔性网试验,对锚杆和钢丝绳网的参数进行研究与验证。实践表明: 1)采用陶振宇判据和Turchaninov判据可以较准确地进行岩爆预测及强度区域划分; 2)利用松动圈测试结果能大致判断隧道开挖后围岩破裂区域的深度; 3)相比传统支护技术,采用喷射混凝土+涨壳式预应力锚杆+柔性防护网的快速支护技术,每循环施工可节省用时约4 h,整个岩爆区段施工速度可提高30%~40%。  相似文献   
994.
肖广智 《隧道建设》2018,38(7):1087-1094
针对隧道施工中对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致使隧道开挖分部较多、工效低以及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等问题,通过对煤矿行业主动控制变形、国内外主动控制变形技术进行调研和部分铁路隧道施工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在隧道施工中主动控制围岩变形,可充分发挥、调动围岩的自承载作用;采用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技术,可实现软弱围岩大断面机械化快速施工,解决超大断面设计施工技术难题,有效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避免大变形的发生; 锚杆、锚索以及注浆加固地层等是主动控制围岩变形的关键技术措施,必须配置大型机械设备,掌握成套施工工艺,确保锚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重庆寸滩长江大桥为主跨880m的钢箱梁悬索桥,桥塔下、中、上横梁分别重3 062t、1 020t和1 050t,按照下、上、中的顺序采用无落地式支架法施工。支架主要受力构件为贝雷片支架、托架和钢靴,中、上横梁支架倒用下横梁支架构件。经优化设计,下横梁支架的4片托架顺桥向间距为1.2m+4.0m+1.2m,中(上)横梁支架的3片托架顺桥向间距为2.2m+2.2m;支架设4个钢靴(长1.1m、宽0.9m、高1.72m),钢靴嵌入塔柱并与塔柱接触面顶紧;计算表明支架和塔柱结构受力满足相关要求。支架施工时,首先利用塔吊在塔柱内侧安装提升支架,其次吊装钢靴、牛腿及其上端的分配梁,然后利用提升支架安装托架,其它构件由塔吊安装。横梁支架拆除时,通过在横梁施工时预留4个孔位,穿入钢丝绳(与托架分配梁锚固),采用千斤顶缓慢下放支架。  相似文献   
996.
青海省哇加滩黄河特大桥主桥为(104+116+560+116+104)m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承台长42m、宽25.5m、高6m,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桥址区气温垂直分布,日夜温差较大。为避免该桥承台表面出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温度控制。针对桥址气候特点、承台的特殊位置等因素,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等方面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水化热总量;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承台1/4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合理布置冷却水管、制定保温方案等;通过在混凝土内布设温度传感器,对施工过程进行温度监控,并根据温度数据及时调整保温和水化热排出措施、调整混凝土内外温差。采取以上措施,承台施工完成时,未发现大面积的温度裂缝,且混凝土的温度峰值和内外温差均在规范允许值之内。  相似文献   
997.
王俊  姚志军 《交通科技》2015,(1):123-125
以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江北始发井为工程背景,介绍了盾构机推进路线上方的施工监测项目、测点布设原则及情况,结合盾构机掘进位置分析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的施工监测数据,研究地表结构的沉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8.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设施、人防设施)发展的特点。从开发总量与人均水平、空间分布与开发深度、开发功能3个方面介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策及管理方面与功能开发方面。同时介绍未来杭州地下城的发展策略,并展望其发展蓝图。最后分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特殊地质及工程技术问题(粉土、粉砂地层,淤泥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问题;近接施工技术,地下立交技术等)、地下工程防灾问题、景区环境保护问题、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程。  相似文献   
999.
王猛  张艳艳 《隧道建设》2015,35(6):589-594
为解决双连拱隧道独头掘进不能提前施工中隔墙进而导致正洞无法开挖的问题,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提出"三导洞+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和应用。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其在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中的实施过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设置联络通道及组织洞内多次交通转换,使得中隔墙得以提前施工,实现了快速施工;2)通过确定合理施工步序,采用拱架密排对联络通道处加固、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浅埋暗挖车站下穿岩石地层大多采用钻爆法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周边建(构)筑物产生振动效应。以青岛地铁某浅埋暗挖车站为例,为避免爆破施工对周边加油站等高爆炸隐患工程影响过大,施工中采取布设减振孔措施,现场开展减振孔减振效果测试试验,在受保护区打286个减振孔,对受保护区监测点和与爆心相同距离的非保护区监测点同时进行连续15 d爆破振速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孔措施有效降低了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振速平均衰减比例达到35.4%,较好地保证了周边高风险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