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5篇
  免费   153篇
公路运输   661篇
综合类   700篇
水路运输   734篇
铁路运输   445篇
综合运输   1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ports. We estimate a directional technology distance function using parametric techniques to analyz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a set of Spanish Port Authorities observed over the period 1993–2012. Technical inefficiency is conceived as the ability of ports to simultaneously expand a given output and contract variable inputs while maintaining quasi-fixed inputs and other outputs constant. Thus, for containerized cargo we addre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Given the amount of quasi-fixed inputs used by the firm and given the volume of the other outputs (liquids, solids, non-containerized cargo and passenger traffic), could ports increase their containerized merchandise while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their variable inputs? Similar questions are asked for solid bulk and non-containerized general cargo. Our results show evidence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among the ports in our sample. In particular, if the ports operated efficiently, we find that containerized cargo could be expanded by an average of over 6.4%, with an equivalent reduction in variable inputs. Solid bulk cargo and general non-containerized cargo could be increased by 4.1% and 6.1% respectively, with corresponding reductions in variable inputs. An implication of our results is that there is ample scope for specialization on the part of ports with no increase in infrastructure costs. Given that large investments in infrastructure have been made in Spanish port over the last decade, this opens the possibility of moving towards a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aking advantage of existing capacity rather than new investments.  相似文献   
72.
高钰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7):101-103
车身间隙影响车辆的密封性,进而影响车身振动噪声及防风雨性能。传统人工检测耗时长,无法满足在线测量的需求,因此现在整车制造厂正在采用激光扫描仪来测量车身的间隙面差以代替人工测量,文章介绍了激光扫描仪的测量原理以及间隙面差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案例中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3.
针对目前国内外制动液加注机在对带ABS汽车制动系统加注制动液时,会因设备内部管路残留的制动液在高真空下气化,从而导致加注机内部真空度降低最终导致汽车制动力下降、制动效果变差的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内置阀门式真空加注头,由PLC通过控制电磁阀来驱动气动阀门的开闭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4.
李大鹏  杨天任  赵元松 《机电设备》2006,23(2):I0018-I0022
提出了通过对平板进行单面主动加热,根据平板的热响应测厚的红外无损测厚技术.使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厚度、加热热流、加热温度、加热区域形状、加热面积下的碳钢平板热响应.使用BP神经网络(NN)建立了热响应与板厚之间的非线性映射,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推广性.实际应用中可使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平板表面的热响应.提出的红外无损测厚技术具有单向性、不接触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吴育 《机电设备》2006,23(3):I0030-I0034
叙述金茂大厦空调水系统能量计量管理系统的计量方法和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详细分析了空调水系统能量计量设计方案并加以确定,提高了测温精确度,同时介绍了有关仪表的造型问题.  相似文献   
76.
从大型养路机械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结构出发,详细说明了虚拟万用表、虚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重点阐述了利用恒流源测量电阻。虚拟仪器的应用降低了测试成本和测试的难度。  相似文献   
77.
为了测量乙醇/柴油发动机新的排放物——乙醇和乙醛,对气相色谱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采样方法和采样条件的比较分析,确定了以去离子水作为吸收液的冰水浴两级吸收采样方法,实现了对发动机尾气中乙醇和乙醛的采样,吸收效率大于96%;通过引入采样系统稀释系数、流量校正系数和吸收效率修正系数的理论计算,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色谱分析方法和色谱标定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实现了对样品中乙醇和乙醛的分离定量测试;整个测量系统对排气中的乙醇和乙醛检测限值为0.1×10-6,最大极限误差为0.5×10-6,并在一台实际乙醇/柴油发动机上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78.
测量齿盘齿数对扭振测量精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群虎  闫兵  李聪 《车用发动机》2007,(5):70-72,77
通过理论推导,定量分析了用等分齿盘作为扭转振动测量信号齿盘时,齿盘齿数与扭振测量精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对仿真信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单谐次幅值精度满足要求时每周期内所需的最少采样点数以及齿数较少时的有效简谐次数。以某多缸车用内燃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并齿处理后,比较各谐次幅值随齿数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同时,利用理论分析得到的数学关系,对少齿数扭振信号进行准确有效地修正。  相似文献   
79.
为充分发挥一款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电动汽车(DMCP-EV)多驱动模式的节能优势,制定了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驱动模式控制策略。根据该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定义了电机4种驱动模式并分别建立其动力学驱动模型和系统效率模型。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并划分了各驱动模式的工作范围,以系统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获得最佳的驱动模式切换控制和转矩分配策略。开展了Matlab/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经系统效率优化的驱动模式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经济性,能耗降低11%。  相似文献   
80.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高铁隧道凿岩台车与风钻钻爆的优劣及适用性问题,以郑万高铁小三峡隧道工程为依托,介绍风钻钻爆 的施工应用情况及凿岩台车钻爆在施工应用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从施工工效、人员配置、安全性、超欠挖控制、成本投入等方面对比 分析。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采用凿岩台车钻爆,在硬岩条件下钻爆速度较快,Ⅲ、Ⅳ级围岩可通过工法调整来提高凿岩台车的施 工效率,遇软弱围岩时应慎重选用; 2)凿岩台车钻爆与风钻钻爆相比,劳动强度低、节省劳动力、安全风险小等方面具有突出成效; 3)理论分析凿岩台车钻爆较风钻钻爆平均线性超挖小,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反之,可通过加强管理来缩小与人工钻爆之间的超挖 差距; 4)凿岩台车对风钻钻爆的优势显而易见,随着隧道施工机械化进程不断地发展,将来一段时间凿岩台车钻爆替代风钻钻爆 施工是未来地下工程开挖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