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6篇
  免费   109篇
公路运输   805篇
综合类   452篇
水路运输   761篇
铁路运输   423篇
综合运输   5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针对刘家庄隧道出口段高瓦斯大断面隧道的自身特点,采取了无轨运输方案,对隧道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进行防爆改装,通过采取合理的开挖衬砌技术,引入瓦斯、视频系统及人员实时、动态监控系统,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并且施工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2.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定位,以及通信网络数字化趋势下传输系统承载业务接口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传统的OTN(开发式传输网络)技术、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重点阐述以PTN(分组传输网络)技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展望PTN技术在地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介绍了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4个发展阶段,着重介绍了通信控制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针对铁路光传输系统,阐述了光纤色散指标对传输系统技术性能的影响,建议修改现行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增加光纤色度色散指标验收测试项目,有效保证高速铁路传输系统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地铁车辆段电力外线的整合和规划,充分利用复杂狭窄的管线空间,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室外各电力管线合理敷设,对各种敷设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车辆段的室外照明设计,对今后的室外照明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6.
在城市建成区新建市政桥梁的过程中,时常发现桥梁桩位处存在勘探资料及图纸未提及的地下管线,或是桥梁基础位置直接与管位重叠,或是桥梁基础施工时可能对既有管线造成多重不利影响等等。若不能及时处理,对工程进度和造价影响很大。通过工程实例,以监理工程师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化解这一困局的方法,期望能为在工程中遇到类似情形提供的不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7.
探明地下污水管线运营的实际情况是后期维护的重要依据,而目前的探测方法不能全面掌握地下管线的精确探测问题。针对郑州地铁下穿污水管的运营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结合自行研发的浮于水面的彩色成像系统探测技术对其进行了间接探测和直观探测,找到了污水管渗漏、空洞及错位等问题,实现了对管道的多维立体监测,为地下管线的保护、修复和加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柴油机HCCI燃烧的均质混合气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的概念、优缺点及其良好的发展前途与当前面临的困难。分析了HCCI混合气制备的重要性,总结了柴油机HCCI混合气制备的典型方法和成功经验,并分析了混合气制备对HCCI燃烧排放、着火相位的控制以及功率输出的影响,探讨并展望了HCCI混合气制备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AMT控制系统结构及国外主要AMT产品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3种AMT(电控液动、电控气动和直流电机操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的AMT产品,如BENZ公司的Sprintshift、DANA和TTC公司合作开发的AMT-7、EATON公司的AutoShift、ZF和SACHS公司共同开发的ZF-AS Tronic等对以上AMT产品进行了性能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50.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系统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是基于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变速器挡位按奇、偶数分开布置,分别与两个离合器连接,通过离合器的交替切换完成换挡过程,以实现动力换挡。它综合了AMT的优势和AT动力换挡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换挡品质和车辆动力性、经济性,比较适合我国目前以手动变速器占主导地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