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223篇
综合类   279篇
水路运输   68篇
铁路运输   54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王守广 《北方交通》2011,(11):34-36
明确了沥青就地冷再生的概念及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意义。结合该项技术在310国道大修工程中的施工实践,阐述了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优越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2.
采用单轴蠕变循环加卸载试验,探讨了热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HRA20在高温、低应力状态下的黏弹塑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将导致混合料对外荷载的黏弹塑性响应的迅速增长,但是,黏性(特别是黏弹性)变形对时间变化的敏感程度却随温度的升高反而有所下降.所以,高温主要通过应力函数来影响混合料黏滞性对温度的敏感性,促使其由黏弹塑性向塑性稳定流动过渡.  相似文献   
183.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西宝南线水泥就地冷再生试验段,研究了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应用。对试验段的旧料取样进行筛分、配合比设计试验,和外掺量、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抗压强度试验。依据工程实例介绍了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现场取样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含水量、灰剂量、压实度等技术指标,检测结果满足路面基层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4.
热油管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稳态时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应用CFD通用软件Fluent,模拟计算管道沿程温降,与理论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证实与苏霍夫公式的理论解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Fluent在计算传热方面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而后通过Fluent软件模拟管道埋深、管道半径、管道流量、保温层以及非稳态对管道传热的影响,并通过后处理软...  相似文献   
185.
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现场施工流程和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6.
夏热冬冷地区重交通钢桥面铺装对钢板防护、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要求较高,同时需兼顾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通过对全国典型钢桥面铺装的调研和分析,判断沙尔沁互通立交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关键施工控制措施,使该种铺装结构在沙尔沁互通立交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7.
随着新工艺的推广和使用,公路施工中以往遇到的很多难题迎刃而解。文章介绍了两种公路施工新工艺,阐述了其优点及控制要点,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88.
分析了汽车制动能量回收再利用的几种典型方式及现状,研究了利用汽车制动能量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从而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理论依据,并利用GT-POWER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利用制动能量能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相似文献   
189.
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回收类票卡的库存、调配管理,根据系统提供的大量时序数据,设计了一个基于"ARIMA+RBF"的组合预测模型,利用组合模型预测回收类与非回收类票卡的比例趋势、每周回收类票卡使用数量,以及每周遗失回收类票卡数量。结果表明,组合模型预测的精度要比单纯ARIMA模型要高,可以用作票卡库存管理的理论依据。将其应用到回收类票卡的采购、库存及调配等方面,可以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0.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就地冷再生技术与传统的道路维修改造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国内现状,给出了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序及机械配置,并提出了就地冷再生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