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64篇
综合类   205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251.
结合沟北公路实施泡沫沥青稳定冷再生下面层施工技术的全过程,介绍了泡沫沥青稳定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艺、试验检测、质量控制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2.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道路交叉口养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泡沫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特点,介绍其在某城市交叉口养护维修中的应用.并对养护后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维修的交叉口整体病害较少.尤其是裂缝类病害,采用的再生结构较为彻底地消除了基层的病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加铺面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能力对再生基层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53.
对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的配合比试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结果表明,就地冷再生基层按照要求施工,工程质量是有保证的,在旧路大修或改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4.
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在国外已应用多年,而在国内部分等级公路进入大修期后,合理选择热再生技术进行公路养护也已成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设备以及再生剂研制等的发展概况,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5.
章力 《上海公路》2011,(3):46-49
水泥乳化沥青材料是一种介于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之间的新型材料.以上海市蒸俞公路水泥乳化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工程为例,介绍了水泥乳化沥青技术的设计及施工工艺。室内试验及试验路功能检测表明,该新技术是一种修复破损路面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6.
该文通过公路施工废弃物物流的现状及公路施工过程中废弃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公路施工废弃物物流的含义并构建了公路施工废弃物物流流程图,简单分析了废弃物再利用的损益。  相似文献   
257.
通过对挖除旧料进行级配分析、旧沥青老化与再生分析,确定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再生剂与新沥青的类型和用量进行选择,对现场热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性能验证设计出合适的混合料。  相似文献   
25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已成为沥青路面维修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就地热再生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室内试验与实际工程,对原路面调查与评价、回收沥青以及再生剂的选择、新旧沥青的掺配性能试验、马歇尔配合比的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得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9.
李新 《交通标准化》2014,(10):27-30
作为新兴的路面养护技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鉴于此,结合工程实例,针对路面出现的裂缝情况,对该路段路面采取就地热再生处理技术,以及时修复路面,避免雨水、雪水融化下渗破坏基层,并详细探讨该技术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60.
对《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中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最佳含水率OWC的确定方法以及试件成型的养生温度等进行改进,以完善和简化规范要求的试验方法,并通过室内试验对改进后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使用最佳流体含量OFC作为乳化冷再生混合料外加水的控制指标优于规范要求的最佳含水量OWC指标;提高试验养生温度至110℃,可以获得与规范60℃养生温度相似的结果,并能够缩短试验所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能满足或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