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64篇
综合类   204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291.
通过实体工程着重介绍了现场热再生工序的几大控制点,以供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92.
介绍了维特根2200CR冷再生机的技术和结构特点,并对冷再生专用和通用配套设备做简要说明,通过工程实例强调了冷再生施工过程中的机械配置和施工要点,为冷再生施工中的机械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3.
针对润扬大桥的应用现状和车辙状况,介绍了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详细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相关试验,通过对施工后路面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证明就地热再生工艺有效治理了车辙病害。  相似文献   
294.
分析了城市道路主要病害以及传统城市道路维修改造方式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从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理念出发,提出对城市道路维修改造的新要求。通过介绍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原理、优点和实用性,并结合国内实际应用情况,认为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维修改造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95.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应用于旧沥青混合料热再生中,对其配合比设计、拌和、摊铺进行了详细论述。该技术使旧料加热温度降低,甚至不用加热,从而解决了旧沥青混合料热再生生产中的堵仓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6.
公路路面冷再生翻新技术充分利用旧路破拆材料,处理和避免了旧路破拆垃圾,也一定程度节省了新料的投入,符合节能环保公路建设理念。但旧料冷再生利用,必须以新路面基本技术性能得到充分保证为前提。本文基于JTGD50-2017规范,参考国内公路沥青路面的毁损病害多发状态与冷再生复合料的基本性能功效,对公路沥青复合料冷再生新路面开展结构设计分析研究,探讨了三种路面厚度设计方案,提出了一个新的沥青复合料冷再生新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97.
临界老化时间及最佳再生剂用量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季节  罗晓辉  颜彬  徐世法 《公路》2006,(1):146-149
对原样沥青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测试其在不同老化时间性能指标的变化,利用残留针入度比、残留粘度比、残留延度比和软化点增量等老化指标来分析沥青的老化趋势,确定出了沥青的临界老化时间。同时,针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添加不同剂量的再生剂,分析再生剂用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提出确定最佳再生剂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8.
为研究广东地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合理工艺,基于广东地区气候特点和改扩建工程需求,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确定了乳化沥青、水泥用量及级配对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和广东地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施工工艺,结合开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将该工艺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99.
蔡明智 《交通标准化》2010,(13):100-102
目前就地再生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旧路面再生技术应用到大修工程中可以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同时可以极大地节省资金、保护环境。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旧路改造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相信经过广大公路建设者的共同努力,该项新技术会日臻完善,为我国公路养护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00.
为研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通过分析泡沫沥青的产生机理及特点,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以及普通半刚性基层材料作对比,说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各方面性能上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道路修复以及改建工程,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我国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