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163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Procedures to transform GPS tracks into activity-travel diari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addressed due to their potential benefit to replace traditional methods used in travel surveys. Existing approaches for data annotation however are not sufficiently accurate, which normally involves a prompted recall survey for data validation. Imputation algorithms for transportation mode detection seem to be largely dependent on speed-related features, which may blur the quality of classification results, especially with transportation modes having similar speed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enhanced integrated imputation approach by incorporating the critical indicators related to trip patterns, reflecting the effects of uncertain travel environments, including bus stops and speed percentiles. A two-step procedure which embeds a segmentation model and a transportation mode inference model is designed and examined based on purified prompted recall data collected in a large-scale travel survey. Results show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here the overall accuracy at trip level reaches 93.2% and 88.1% for training and surveyed dat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2.
结合大连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总结大连市居民出行特征,并对轨道交通运营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大连市存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竞争严重、地铁票价较高、新线建设进度滞后、既有线与城市发展不匹配、外围线客流强度低、沿线用地开发强度低、用地性质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大连市公共交通的几点发展对策:加速产业转型,提高城市活力;专题研究票制票价,出台优惠措施;优化常规公交线网,研究地铁、公交运营公司合并的可行性;完善核心区线网形态,进一步优化线网方案,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方向符合的重点线路;加强对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开发的管理,确保沿线用地指标集中,开发时序一致。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准确反映运输方式的时效性,提供各种运输方式优势比较分析的手段,提出了出行速度的概念,从运输需求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了出行时间构成,以运输方式经济性约束为条件,进行了车次间隔时间的计算,构建了运输方式出行速度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运输方式时效性评价应该以出行速度为基本指标,出行速度受运输方式经济性约束,是动态变化的;在某一运输通道中,确定出行速度的关键是车次间隔时间,车次间隔时间越长,运输工具的运行时间节约所能弥补的车次等候时间就越小,运输方式出行速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104.
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为基础,考虑了不同区位的小区出行吸引的交通方式构成对停车需求的影响,提出了先根据各小区出行吸引的交通方式构成对小区进行聚类分组,再分组预测未来年出行吸引的交通方式构成,继而预测各小区停车需求量的方法.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保证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5.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and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are believed to b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raffic congestion. To this end, it is important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t ridership and land use. However, current Direct Ridership Models only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station's boarding volum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tchment area land us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idership distribution between transit sta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land use difference between catchment areas. Land use difference was calculated from point of interest (POI) data extracted from an electronic map of Beijing; transit trip distribution volume was obtained from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facility. After data specification, a transit ridership distribution model was proposed and calibrated. The calibr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land use difference has a directly proportional correlation with transit ridership distributi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build a bridge between detailed urban form and public transport,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6.
居住型地铁站的步行可达性是影响地铁站使用率高低的主要因素。首先,调查研究此类站点附近居民的出行方式,分析影响天津市地铁2号线翠阜新村站可达性的空间阻隔因子。其次,从附近居民到达地铁站的时间、距离两方面对路网阻隔、土地利用阻隔、围墙阻隔、流线阻隔和天气阻隔等进行步行可达性分析。最后,运用空间阻隔模型,基于现状和改善措施后得到的量化对比结果,提出优化步行通道、增加站点出入口与周边居住区的连接度、加大站点周边街巷密度、拆除影响步行路线通行的障碍物等优化策略。以期对今后居住型地铁站步行可达性的改善提供具体措施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7.
"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体现了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方向。以城市轨道交通与社区道路公交组成的出行系统特征分析为出发点,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社区道路公交各自的运营特点,以最优化出行者出行耗时为目的,通过概率论和计算机仿真的技术,优化二者间的运营组织,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的协同运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地位,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集疏效率,为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8.
在挖掘共享单车出行数据、轨道交通客流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共享单车和轨道交通的出行特征,以及共享单车出现后轨道交通车站级、线路级、线网级的进站量变化和运距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共享单车对轨道交通线网级进站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外围车站进站量增幅较大,6 km以下运距的客流略有减少,其中2 km以内出行运距的客流减少最为明显。同时,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不利于大客流车站的客运组织和应急情况下的客流疏散,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共同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秩序化管理,使其在不影响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城市路网中各等级道路功能不合理和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城市路网研究的方法:利用移动检测技术在道路上采集动态交通数据,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地图匹配,在地图上重现车辆运行轨迹,再结合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对城市路网状况进行综合微观分析,探讨了不合理路线的种类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路网改良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0.
位置服务技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指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本文针对目前居民出行信息采集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多种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比较,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市话系统(小灵通)位置服务(LBS)技术的居民出行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居民的出行轨迹,为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及各种决策提供信息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