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163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提高出行诱导路径搜索的效率和优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功能以及交通状态划分的路网二次分层模型,模型从道路的功能角度进行路网的初分层,从道路交通状态角度,通过设定的交通状态阂值进行路网的次分层,建立的路网二次分层模型从宏观方面反映路网的结构,从微观方面反映路网运行的交通参数;利用路网二次分层模型所划分的各层路网之间的协同,借助限制区域的A‘算法进行最优路径的“三段巡径”过程。实例表明该算法实用、高效,有助于搜索得到最优出行路径。  相似文献   
32.
基于陕西省汉中市2011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对汉中市居民出行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出行者年龄、职业、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耗时、出行时间分布及出行空间分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城市发展特征,从加强城市对外交通、优化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等方面提出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以解决中小城市交通问题,从而引导中小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3.
吕骥  董治  吴兵 《交通科技》2014,(1):102-105
在传统"四阶段法"不满足城际出行研究要求的情况下,借鉴出行活动分析理论对城镇群内城际出行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城际出行链理论模型,结合长江三角洲城镇群旅客城际出行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镇群内旅客城际出行全过程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各类客流在城际出行不同阶段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4.
通过收集广州市水上巴士客流量数据并对乘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乘客出行次数、时空分布、出行目的、换乘方式和服务反馈等,探讨广州市水上巴士乘客出行的特征及成因,针对水上巴士乘客出行频率低、出行观念多元化和对水上客运服务质量有新要求等问题,提出提高服务质量、合理调整路线、做好宣传工作并寻求多元化经营方式等建议.对于完善“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一些地方对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研究,因此,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和建议,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对公共交通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6.
出行时间过长是公交出行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出行时间与公交线路发车频率密切相关,有必要研究发车频率对居民出行决策的影响。基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出行决策影响因素,利用随机效用理论,建立选择方案为自行车与公交的BL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采用Newton.Raphson法编程求解,预测出行时间对公交出行率的影响;进而分析发车频率对公交出行时间的影响,最终得到公交出行率与发车频率的对应关系,由此计算给定公交出行率下的发车频率。文中通过计算实例说明该方法在计算发车频率及评价公交运营调度方案优劣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本文在对常用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确定方法和项目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将基于交通观测的相关系数模型运用于项目出行分布预测,提出在出行分布预测的同时逐步确定交通影响范围的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总结了模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38.
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各种出行方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居民出行决策指标体系。进而根据确定和不确定两种环境分别建立了居民出行方式决策模型。针对确定环境,构建了基于双基点法的居民出行决策模型;针对不确定环境,构建了基于区间排序法的居民出行决策模型。最后用实例分别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证明了该决策系统对人们日常的出行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建设在今后的几年中将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现状的分析,针对内蒙古交通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出具体的系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0.
为划分公路城际出行链模式并分析其形成机制,本文考虑城市内部换乘过程,解析了公路旅客城际出行过程.利用昆明市1 757份公路旅客出行调查问卷数据,提取了公路城际出行链结构特征.通过测算出行链结构值,提出了公路城际出行链模式的划分方法,将公路客运城际出行链模式划分为Ⅰ、Ⅱ、Ⅲ类并分别获取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昆明市公路城际通道的平均运距为237.95 km,公共交通是公路城际出行过程中城市内部换乘的主要交通方式;昆明市公路城际出行链的3类模式占比为13.9∶6.4∶4.7,整体结构较合理;其中,Ⅱ类出行链模式最能体现均衡、稳定的形成机制.对公路城际出行链的形成机制分析发现,收入因素是促使出行链结构合理化的重要动力;造成出行链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是市内出行延误,而非城际通道出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