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7篇 |
免费 | 23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43篇 |
综合类 | 662篇 |
水路运输 | 712篇 |
铁路运输 | 470篇 |
综合运输 | 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219篇 |
2010年 | 219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177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侧向风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需要考虑相互气动影响的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参数。为考虑车辆和桥梁的相互气动影响,在常规桥梁节段模型三分力测试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分力分离装置———交叉滑槽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形滑槽和直线滑槽交叉点位置的变化来调整车辆和桥梁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并能实现车桥系统的同轴转动,从而方便地进行不同攻角情况下气动力的测试。利用交叉滑槽系统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多工况对比研究,讨论了车桥系统的雷诺数效应,分析了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比较了车辆在桥上位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滑槽系统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是可行的;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对车辆和桥梁的气动力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朝晖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4,27(5):35-37
介绍了120km/h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使用的JQFP-9000/25型主变压器的主要技术数据、设计特点、主要结构及其有关参数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考虑起始水力坡降时粘性土渗透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粘性土的达西定律和水流连续性原则,建立了考虑起始水力坡降时粘性土的渗透系数公式和起始水头计算公式,并通过渗透系数的极差、反算水头和实测水头的最大偏差和均方差来评价所提出的公式和规程公式的误差。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起始水力坡降后,采用所提出的公式得到的渗透系数大于采用规程公式得到的渗透系数值;所得到的渗透系数本身的极差、反算水头与实测水头的最大偏差以及均方差均小于规程中不考虑起始水力坡降时得到的相应值;考虑起始水力坡降后的粘性土的渗透系数更能反映粘性土的实际渗透情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WG-21A无绝缘轨道电路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在理论上建立了一套基于主动力反馈原理的新型主动阻尼悬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首先提出了该主动阻尼悬架的实现模型,该模型是在传统的液力减振器的基础上,应用半主动控制的思想,结合力反馈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内部液压反馈阻尼网络模型。理论优化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通过该液阻网络模型,即可以实现电控的主动阻尼悬架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汽车行驶路况的好坏,自适应地调节悬架阻尼大小以实现主动阻尼悬架的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7.
8.
应用通用流体计算软件STAR-CD建立了可控自燃(CAI)发动机模型,重点分析了负气门重叠(NVO)策略10°CA BTDC时工质的分层特性。研究了不同配气定时以及不同气门升程工质分层程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自燃着火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门开启(IVO)时刻的逐渐推迟,工质分层程度增强,自燃着火区域体积变大;随着气门升程的逐渐变大,工质分层程度增强,自燃着火区域体积变大;工质分层程度主要受进气门关闭(IVC)时刻总湍流动能值的影响。总湍流动能值越大,混合越剧烈,压缩末期工质均匀性增强,分层程度减弱;压缩末期自燃着火区域体积的变化趋势与工质分层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MSC/NASTRAN对某型客车进行频率响应分析,提出结构改进的具体措施,成功解决在高速巡航时的车身共振问题,并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