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81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39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基不均匀沉降值对板式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建立荷载-板式轨道力学分析模型,模拟了路基余弦不均匀沉降对板式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路基沉降量对轨道板和混凝土底座的动应力和动位移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在速度为300 km/h的移动荷载下,路基沉降量从0 mm增加到30 mm,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应力、垂向应力、动位移呈先陡后缓的增长趋势,拐点为20 mm沉降量;处于沉降槽起始部位的1号轨道板上表面和位于沉降槽中心的3号混凝土底座下表面受沉降量影响最大,为易发生破坏部位。  相似文献   
2.
盾构越江隧道囊状沼气爆炸风险的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盾构越江隧道工程顺利实施,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其开挖过程中的沼气爆炸风险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盾构隧道沼气爆炸事故树,并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沼气爆炸事故树共有81个最小割集,说明有81种途径能够导致沼气发生爆炸,故系统危险度高;有6个最小径集,说明有6种途径能够避免沼气发生爆炸。控制沼气溢出和提前释放沼气是控制沼气爆炸的关键因素。从沼气的释放、隧道通风、火源控制和沼气监测四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石灰改良填料填筑高速铁路路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高速铁路路基对填料的严格要求,石灰改良方法成为高速铁路路基的重要内容。通过室内试验,对石灰改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场施工分析了石灰土路基的压实控制方法。同时,对石灰土的水稳定性及动力特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工程改性沥青混凝土磨耗层采用4cmAK-13A抗滑表层.介绍了抗滑表层AK-13A施工的材料、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旱台子、老鸦峡隧道是国道主干线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上的两座长大公路隧道,隧道所处位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隧道的各种不良地质问题采取的设计与施工方案,以及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广州地铁石灰岩地层地质特征,提出盾构在此地层中施工要进行岩溶、土洞预处理,对掘进中出现的喷涌、盾构偏移、管片上浮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对同类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建设于软土地区的盾构隧道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沉降及差异沉降,影响了管片的结构性能及运营安全。为研究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长期沉降规律,文章以佛山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工程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盾构隧道在不同厚度的软土地层中长期沉降的发展规律以及隧道周边地基土加固对长期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下卧土层性质越差且厚度越大,隧道的长期沉降量越大,长期沉降发展时间越长;同时,隧道埋深较大也会使长期沉降量增大;隧道长期沉降和地表变形都会随地基土加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会逐渐降低,加固深度为3 m,6 m和穿透软弱层时,隧道最终沉降量分别减少了16.7%,30.2%和41.3%,隧道正上方地表变形分别减小了25.4%,44.9%和66.3%。  相似文献   
8.
依托福建省某高速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采用最大理论密度线理论设计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通过马歇尔试验研究了RAP料在86%、90%、94%掺量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并基于二次回归方程建立了不同RAP掺量与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间的回归方程,说明了不同RAP掺量与空隙率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AP料掺量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在逐渐降低;当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4%时,RAP料掺量约为89%。  相似文献   
9.
马歇尔指标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路面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参数,而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新旧集料、新旧沥青、矿粉及外加剂组成的多相混合物,其马歇尔指标受RAP掺量影响较大。为了合理提高RAP掺量,基于马歇尔试验方法和美国沥青协会维姆混合料设计方法,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以稳定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和有效沥青饱和度为主要控制指标,分析RAP掺量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指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受碾压温度、混合料级配、再生剂用量、沥青含量、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碾压温度、混合料级配、再生剂用量在施工中波动较大,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形级配设计理论、极差与方差法分析了碾压温度、混合料级配、再生剂用量对马歇尔性能的影响程度,回归得到了3种因素与马歇尔性能变化的非线性模型,分析了2%再生剂用量下碾压温度、混合料级配对马歇尔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二次回归方程中的交叉模型,作为评价碾压温度、级配、再生剂用量与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劈裂强度之间关系的模型。结果表明:碾压温度、混合料级配、再生剂用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性能影响显著,而碾压温度、级配影响的显著性较再生剂更高;2%再生剂用量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在110~123℃碾压温度时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降低,而123~150℃的作用效果则反之;提高碾压温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指标,而碾压温度高于123℃时,提高设计分形维数可以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指标;回归模型可以作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现场施工质量动态控制决策依据,保障施工过程中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