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安之星"微型客车车架刚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反求“长安之星”车架结构的弯曲和扭转刚度,建立了适用于“长安之星”车架结构的弯曲和扭转刚度测试的试验台,对其弯曲和扭转刚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基础上,模拟了刚度测试过程中的约束和加载条件,进行了车架结构刚度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二者吻合得较好。该研究结果为同类车型开发、改型及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微型客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白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在自由状态下该白车身结构的振动模态,并提出了鉴别整体模态与局部模态的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基本反映了原结构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结构有限元分析与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带空气弹簧悬架模型的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骨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其静强度、扭转刚度以及自由振动模态,结果表明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设计是安全可靠的。然后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进行计及制造约束的优化。与原设计相比,优化后质量降低8.17%,一阶扭转频率提高7.89%,右前轮悬空工况时的最大应力降低24.42%。  相似文献   
4.
龙梁  胡爱华  张凤鸣  范子杰 《汽车工程》2006,28(10):906-909,913
通过对某特种越野车进行道路试验,获取不同工况下关键部件动应力的时域、频域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时域疲劳分析方法和频域的各种不同疲劳分析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GB 20071-2006法规对移动变形壁障(MDB)的性能要求,建立了MDB数字化模型.基于渐进式吸能块结构,采用弹塑性与可压溃泡沫材料组合模型模拟吸能块的变形行为,根据法规规定的碰撞块力一变形曲线.进行吸能块各层材料刚度特性分配并构造了满足法规要求的碰撞块材料参数.进行了碰撞性能校核,在保证计算结果符合法规要求的同时获得了很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建立某款全承载大客车车身骨架梁单元、壳单元有限元模型并分析计算,对比模态、扭转静刚度和静强度分析结果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从反映整车性能的模态和扭转静刚度分析结果看,两种模型吻合较好,且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从反映整车局部性能的静强度分析结果看,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壳单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梁单元模型计算得到的应力值普遍低于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某型载货车车架结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建立了某型载货车车架结构的应力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多种工况下车架结构的应力分布并以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车架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改进设计后车架结构的强度分析。确定了合理的轻量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微型客车白车身碰撞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某微型客车的正面碰撞性能,验证通过“逆向工程法”所建立的白车身正面碰撞仿真模型,进行了白车身的正面碰撞试验。详细叙述了试验的准备、试验方法和结果。所得到的白车身加速度以及冲击力时间历程曲线等试验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白车身有限元碰撞模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逆向工程法对某微型客车白车身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建模和模拟计算,详细讲述了几何建模和有限元建模及计算的方法,将计算结果与白车身碰撞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几何建模以及有限元建模中,对结构是否简化、删除以及有限元单元划分大小等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验算。整个碰撞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所进行的碰撞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所采用的建模和计算方法基本正确。这些方法对企业改善产品性能或开发新产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应力优化的大客车结构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全承载式大客车进行了结构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该客车结构强度、振动模态频率、质量等多个性能目标的优化设计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该客车初始设计模型的刚度满足设计要求但应力较大.强度储备不足,因此采用优化结构最大应力的方法进行优化.经过两个阶段的优化设计,显著降低了结构最大应力.提高了一阶扭转频率,减轻了车身骨架质量,客车结构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