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动机可靠性是评价汽车质量与性能的一项关键指标.本文将某型号发动机设定在全速、全负荷的运行条件下,连续运转500h,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其耐久性.另外还选择发动机的缸套,将标准件与抽样件进行摩擦磨损的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其耐磨损性能.综合两项试验结果,对该型号发动机的可靠性有了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2.
上海船厂首次将12万t散货船改装成减载平台船,笔者总结了减载平台船的设计与改建技术,可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和磨耗共存发展预测方法,分析重载铁路车辆轴重对钢轨疲劳裂纹萌生和磨耗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800 m小半径、钢轨材质为U75V热处理的曲线外轨上,随着车辆轴重从23 t逐步增加到30 t,钢轨平均磨耗发展速率从3.813 2μm/万次增加到4.208 3μm/万次,平均疲劳累积损伤从0.019 5万次增加到0.028 8万次,裂纹萌生寿命从31.8万次减少到23.1万次。轴重平均每增加1 t,钢轨平均磨耗发展率增加1.48%,平均疲劳累积损伤率增加6.81%,而裂纹萌生寿命减小3.93%。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车站在轨道区铺设道床吸音板后的降噪效果,采用声学间接边界元方法,建立轨道交通车站二维边界元模型,利用声学仿真软件分别对列车进出站时车站轨道区未铺设吸音板、半铺设吸音板和全铺设吸音板的降噪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轨道交通车站在工程实际中在轨道区全铺道床吸音板的降噪效果进行现场实测与检验.结果表明:道床吸音板对于250~1 200Hz的噪声降低效果明显;轨道区半铺设吸音板时,站台区最大降噪效果为2.0~3.4dB,轨道区全铺设吸音板时,站台区最大降噪效果为4.0~6.7dB.道床吸音板降噪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降噪效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工程实际应用时,应结合车站轨道结构和声源构成等实际条件,对吸音板尺寸、安装形式与降噪效果进行对比论证,确保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获得最佳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目前先进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然后通过实际的研发项目,详细地描述此技术在铁路高速移动接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密闭系统内部温度难以控制的问题,论文提出一种采用32位高性能单片机STM32、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以及传输模块等设计了密闭系统内部的温度控制系统。阐述了基于STM32的密闭系统内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系统硬件的设计思想,温度控制算法,同时给出了部分软件流程。实践表明,基于STM32的密闭系统内部的温度控制系统能稳定可靠地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辆在水泥路、石块路、起伏路、沼泽路行驶采集的柴油机道路载荷数据,对齿杆位移与扭矩进行转换,设计了表征原始载荷数据总体瞬态特征的7个参数,包括转速变化率、扭矩变化率、功率、功率变化率、转速和扭矩、转速和扭矩变化率、扭矩和转速变化率,划分区间计算相对发生率确定了总体特征.采用x2校验和移动筛选的方法,从原始数据中选取了代表每种路面形式瞬态特征的微历程,进一步工程调整微历程中的部分数据段,确定了表征总体瞬态特征的最佳微历程.最后对微历程按任务比例组合形成了适合柴油机的瞬态加载试验循环.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我国西部横断山脉地区极端天气下桥塔的温致效应,以某大跨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分析极端天气下该桥混凝土桥塔的温度场以及温度应力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抗裂优化措施.首先,基于桥址区实测数据,提出桥址区极端天气的识别与模拟方法;然后,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桥塔的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应力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桥塔外表面存在开裂风险的问题,提出了2种提高桥塔外表面抗裂性能的优化方案,包括桥塔外表面涂装有机涂料方案和外包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方案.结果表明:在强降温天气下,桥塔表面拉应力极值为2.19 MPa,存在较大开裂风险;当采用抗裂优化措施后,两种优化方案均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桥塔表面的拉应力极值;对于桥塔外表面涂装有机涂料方案,白色有机涂料优化效果最佳;对于桥塔外包UHPC方案,当UHPC厚度为0.08 m时优化效果最佳.通过对比2种抗裂优化方案的经济性和施工难易程度,推荐采用白色有机涂料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平面板尺寸、板厚、面板弹性模量以及层间接触条件等因素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初步得出了完全连续和完全光滑条件下板平面尺寸和板厚及板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管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多的应用,现阶段能量桩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桩基础中,管桩桩基中能量桩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管桩式能量桩的传热模式有别于传统能量桩,可利用其内壁空腔,提高换热效率,不同桩芯介质条件下,管桩式能量桩的换热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区别。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测得不同桩芯介质情况下管式能量桩及其桩周土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通过控制循环导管内导热液体的流速改变能量桩的循环模式,续而探讨分析不同桩芯介质及循环流速下管式能量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换热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桩芯介质为水的管式能量桩换热效率要高于桩芯介质为干砂的管式能量桩,且其在循环稳定时的桩身温度变化值和桩周土体的温度变化值也高于桩芯介质为干砂的情况,表明不同桩芯介质对管式能量桩的桩土温度场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可通过改变管式能量桩内壁空腔的介质来提高其换热效率的可行性;同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流速的增大可以提高能量桩的换热效率,但是影响较小,而提高能量桩运行时的流速需要耗费额外的能源,表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过提高流速的方法增加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具有较低的经济性,实际运行中的能量桩其流速满足建筑制冷供暖需求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