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纪诚  卢源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6):25--31
通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例,阐述北京市在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发展阶段对于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创新 归纳出车辆段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律,指出车辆段综合利用势必成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总结出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开发自身的基本特征:土地产权关系复合、主体利益指向多元、工程技术实施复杂、管理操作缺乏规范.提出一些基本观点:车辆段上盖开发需要对现有城市开发和轨道交通建设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注重与城市规划、投资相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实施细节的保障点;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3.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用地规划的选址和用地规模对综合开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影响显著。通过对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建设周期、建设成本和开发强度分析,发现各个城市的落实程度和效果不一,整体出现综合利用比例低、综合绩效不理想等现象。以北京、南宁等城市为例,对典型车辆基地的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进行研究,车辆基地选址普遍位于非生活区,周边缺乏配套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受节地模式的影响,导致地块狭长、缺少腹地。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样化的车辆基地用地程序下,重大项目和单独选址的用地模式导致车辆基地普遍采用节地模式,从而削弱综合利用结构转换层落地的可能性,缺少腹地限制了联合开发与综合平衡的可能性;由于在选址阶段考虑土地收储成本,导致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车辆基地易受地价和周边开发成熟度的制约,影响综合利用率和上盖开发业态。基于此,对车辆基地在功能定位、选址标准、用地程序、规划编制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和错位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卢源 《城市交通》2005,3(4):35-38
城市复杂化使得城市交通问题从一个工程问题转化成为一个系统化、复合型的社会问题。基于此,法国动态基金会和同济大学倡导并发起了基于机动性的城市交通系列研讨会。中欧专家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其中包括对区域交通规划在引导区域一体化中作用的探讨,对适应社会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探讨,以及对作为交通战略实现关键的交通空间设计具体方法和原则的探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理论开创了崭新的视角,激发了欧洲新观点在中国的讨论和传播,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交流与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总结北京市既有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设计经验,分析各案例在产品定位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环境营造、结构转换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认为既有开发项目存在以下不足:上盖业态种类较为单一,产品质量存在提升空间,交通组织有待优化,环境景观较为单调等。以北安河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为例,对既有设计策略进行优化研究:在产品定位与优化方面提出基于一体化开发的项目定位与布局,降低盖上开发高度,多标高设计,利用优良朝向资源,可变性户型设计等策略;在交通组织方面提出要以提升价值为导向,形成以商业空间为主要载体的综合换乘空间,以环境分区安排各类交通流线;在景观设计方面提出利用盖上地形高差创造城市微地景和多层次绿化设计;以及在工艺与结构方面的若干优化设计策略。期望能为国内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