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浅谈远洋船员队伍的现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我国远洋船员队伍及管理方面不容乐观的现状,论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笔者对提高我国远洋船员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山区进行大跨径桥梁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现有的起吊设备难以满足山区峡谷桥梁建设要求。因此,常用于垂直高度较大的垂直吊装和架空纵向运输的大跨、大吊重的缆索吊机将在山区大跨径桥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叙述了缆索吊装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并以某二级公路工程大桥为例,通过对缆索吊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分析了吊装设备的配置要求,确保了缆索吊的成功运用,为其施工安全可靠进行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今后的缆索吊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缺氧、低温的特殊条件下,机械设备输出功率下降,使用性能降低。不仅如此,这些恶劣的条件还会导致设备寿命缩短,维护频率升高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其使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文初步探讨了低温缺氧环境对施工设备的影响,以及采取的适应性措施,提出了高海拔寒区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原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白茫雪山1#隧道机械设备的选型、配套使用方案及维修保养技术,供类似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驼峰“咬钩”是驼峰解体作业中车钩提开而车辆未能正常分离的现象,发生“咬钩”现象会增加解体车列占用驼峰的时间,影响驼峰解体效率.本文针对阜阳北站驼峰发生“咬钩”现象增多的情况,在对驼峰“咬钩”专题写实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员、车辆、天气、线路四个方面对阜阳北站驼峰发生“咬钩”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提钩时机掌握不当、推峰速度控制不当、“钩不脱手不离”执行不到位、单人提勾、车钩的热胀冷缩现象、线路变形等都是导致“咬钩”的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给出了海拔高度在0~2400m的海拔高度系数,在高于2400m的隧道,按直线延伸取值,为探究海拔高度系数在高海拔隧道处按直线延伸取值是否满足安全、卫生条件,本文依据鹧鸪山隧道和雀儿山隧道的现场实测数据,计算得到了实测的海拔高度系数,并应用于白茫雪山1#隧道的通风计算,通过对比分析按规范的海拔高度系数与按实测的海拔高度系数计算得到的需风量,得出结论:实测的CO海拔高度系数小于规范给出的延伸值;实测的烟雾海拔高度系数大于规范给出的延伸值;白茫雪山1#隧道通风设计按实测的海拔高度系数计算得到的需风量在运营近期等于按规范得到的需风量,在运营远期较规范得到的需风量小12%。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云南山区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做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首先对现状山区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其次找出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云南山区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云南山区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等级进行评价分析,判断安全级别和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最后针对整体评价和各个评价指标提出相应的改善思路,以期为具体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岩溶构造地质预报是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的重难点,而对岩溶构造的地质雷达反射波形特征识别是预报准确的重中之重。为了准确识别反射波形特征,通过对隧道围岩溶腔中不同填充介质的岩溶构造建立雷达正演模型,模拟研究雷达反射波波形特征。本次模型构建填充情况主要分为空溶腔(空气),充水的溶腔,充泥、砂的溶腔,混合填充的溶腔4类,对应得到其正演反射波形特征为2大类。将模拟结果与探测实例波形特征对比研究,其反射波波形特征作为地质雷达探测预报岩溶构造时可参考的波性特征,定性判别岩溶构造中不同的填充介质情况,以进一步提高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效、无损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地质灾害尤其是隧道坍腔的探测中.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目前隧道中地质雷达探测方式多以二维反射剖面为主,存在空间探测范围局限性较大的问题.为了在尽量不增加工作量、不降低数据采集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地质雷达的空间探测范围,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空间扫描测量的...  相似文献   
9.
对土质边坡2种典型土体——黏土和砂土,在改变2种岩土体覆盖次序、地层分界线高度H、地层分界线与水平线夹角θ情况下,利用极限平衡法研究边坡安全系数变化。基本模型根据云南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所建,模型数量总计80个,主要分上覆黏土下伏砂土,上覆砂土下伏黏土两大类。黏土覆盖于砂土之上的边坡,其稳定性要大于砂土覆于黏土之上的边坡;H越低,上黏下砂边坡安全系数越高,上砂下黏边坡安全系数越低;此外θ在25°~30°之间,两大类边坡出现极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远洋船舶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客观依据及实施要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实现远洋船舶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