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数字化生存”已成当代生存新趋势,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有机会共同享有数字化传播红利,从而构建起新的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共识。在文化传播新生态构建中,当前需要重点打造的议程包括两方面:一是突破特定民族非遗在物理小区域传承传播的传统,在中华民族整体的新文化叙事空间中,能让“独特性”通过多民族共同体建设出协同参与的新文化。二是获得虚拟空间全球开放传播福利的同时,按照数字媒介空间规则,如何再造传统小族群、小地域非遗在新世界中的发声机制,实现多民族文化内生的多样性在虚拟世界里的创新再造。探究全球流通的非遗文化产品和数字技术如何被传播再造者利用,首先是实现非遗数字化活态的基本策略,可以让非遗在数字化时代寻找海内外的发展空间,并成为全球化推广的一种生存模式。其次,观察这些数字化活态的形成过程如何催生出新的民族文化表达形式,可以在创新基础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对于多民族文化遗产在数字媒介空间里的重新诠释与扩散,则能够通过传播新技术与数字叙事的构建,营造出有利于中华多民族非遗传承发展的新生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