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公元8-9世纪亚洲商业贸易非常活跃.中国与西亚之间不仅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而且开辟了海路新航线.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西亚各国不断进行双向交流.沉没于印尼海域的勿里洞阿拉伯沉船,首次以大量生动的艺术品证据,印证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湾之间活跃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勿里洞阿拉伯沉船上出土的文物有60 000多件,其中98%是陶瓷.这些陶瓷烧造于中国各窑口,但器物上的装饰具有明显的伊斯兰元素,是以伊斯兰工艺品为模板,为迎合伊斯兰市场制作的.它们得自进口的伊斯兰艺术品灵感,被复制于陶瓷上,又出口回波斯湾,完成了艺术制作上一个有趣的循环.  相似文献   
2.
泉州印度教石刻自印度学者库玛拉耍弥率先向世界介绍以来,吸引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随着石刻不断被发现,相关研究文章也陆续问世。近百年来的研究,理清了一些历史问题,尤其在石刻的图案解读、所属历史时期、文化艺术渊源、制作背景及工匠等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笔者将近百年来的这些研究文章进行回顾总结梳理,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4.
苏基朗的<刺桐梦华录>一书,通过三个交织在一起的主题:繁荣、区域和制度,来分析闽南泉州的经济演变,是史学界研究方法的一种突破.该书探讨了不少在前辈的研究中难以深入的问题,但终因缺少确凿的实证基础而只能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使其得出的结论缺少客观性,但却为闽南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25日-27日,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会及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海上交通与伊斯兰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隆重举行.80多位中外学者与会,大会精选了63篇论文进行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6.
泉州拥有的大量印度教石刻,在中国古代宗教石刻中非常罕见.不论其创作者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这些石刻的风格来源一直困扰20世纪的艺术史研究.如果没有新的考古成果出现,这一问题将永远是个谜.本文认为泉州印度教石刻的艺术风格可能源自南印度朱罗王朝.笔者将泉州的每一方石刻与南印度的相应石刻进行了比较,它们是泉州石刻源自南印度朱罗时期的艺术风格,但出自当地艺术家之手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正>本书收录的12篇论文,系20世纪80年代初由东南亚英国学院资助召开的两次学术研讨会的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文章对东南亚部分重要地区从古代至19世纪末的贸易与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选择性的探讨。不过,书中绝大部分的论文讨论的是1400年之后的情况,当时,贸易的迅速增长限制了该地区传统权力的变动。书中仅有一篇有关阿瑜陀耶(Ayutthaya)的文章考察了东南亚大陆的非马来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