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通过1次和多次给小鼠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以~3H-TdR掺入脾细胞DNA为指标,同时进行全血硒浓度测定,观察了补硒对小鼠体内细胞DNA合成的影响以及与血硒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亚硒酸钠对脾细胞DNA合成呈双相作用,低剂量促进其合成,高剂量则产生毒性抑制作用,毒性作用短暂、可逆,与1次大剂量有关。②多次给硒,最终血硒浓度与毒性作用之间不呈正相关。③补硒的单次剂量和方式影响稳态血硒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用[~3H]-2-脱氧葡萄糖相对定量的方法进一步证明了痛信息主要投射到同侧脊髓背角的Ⅰ、Ⅱ、Ⅳ,Ⅴ、Ⅵ和Ⅹ层,针刺信息投射到同侧背角的Ⅰ、Ⅱ、Ⅳ、Ⅴ层,两者有相互重叠的层次投射,正是在这些部位,两种信息可能相互作用、在脊髓水平实现对痛觉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75)Se-亚硒酸钠示踪制备的小鼠整体放射自显影显示,在亚硒酸钠大剂量静注后迅速经血运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内。其中在肺、肝、肾、心肌、胰、肾上腺内有最高浓度分布;在鼻粘膜、唾液腺、脾、胸腺、淋巴结、棕脂肪(Brown Fat)、骨髓、软骨和骺板、泪腺、胃肠粘膜、皮肤内有高浓度分布;在脑、骨骼肌、眼球内有低浓度分布。~(75)Se还可透过胎盘分布于胎鼠体内。到注入后24h,大部分的体内~(75)Se已被排除,尿硒为主要排泄途径。从脉冲计数表明,注入体内的~(75)Se主要是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积存于器官组织内,而只有极少部分是以三氯乙酸可溶的形式分布于体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选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非程序DNA合成(UDS)两个指标进行了亚硒酸钠诱发细胞遗传毒试验。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亚硒酸钠均诱发了SCE和UDS阳性结果,提示其具有细胞遗传毒效应。此效应的阈浓度为6.48×10~(-7)mol/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