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首先梳理了罗睺和计都这两个印度天文概念随密教经典被译成中文、并被星占符号化的过程.然后探讨了中国本土文化对罗睺、计都所采取的既吸收又排斥的双重态度,以及罗、计天文含义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讨论了罗、计裂变成包括罗睺、计都、月孛、紫气等四个隐曜在内的"四余"概念的可能途径,考察了四余概念在宋、元、明三代作为道家经典和星命书中的流行术语被广泛传播并渗透到通俗文学作品中去的情形.分析了明代中国本土学者从理学、明清之际西学持有者从历学这两个层面展开的对四余概念的质疑以及删除紫气主张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汉唐之际历法改革中各作用因素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以汉代到唐代的历法争论为中心,分析了引起历法争论和改革的原因,探讨了影响和决定历法争论双方胜负的主要因素。指出历法改革不是一项现代意义上的纯粹的科学活动,而是一项具有古代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张子信神秘的天文发现入手,概括了张子信天文发现的5个要点,并指出张子信的水星"应见不见"术是张子信天文发现中最为精致的部分;释读了古代有关天文文献中关于水星"应见不见"术的记载,阐明了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水星"应见不见"术来源于张子信的发现;从运动学角度分析了水星"应见"的规律,并利用现代天文历表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水星"应见不见"规律的主要部分,同时也证明了水星与其他行星"感召向背"的说法与事实不符;进一步指明了"应见不见"现象的物理本质,讨论了张子信天文发现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4.
仕唐印度天文学家瞿昙悉达在奉旨翻译的《九执历》开篇作按语说"九执历法,梵天所造,五通仙人,承习传授"。历来对于"五通仙人"一词或有误解,或对其理解未能透彻。本文从汉译佛经中频繁使用"五通仙人"一词时所呈现的专门语境出发,并结合历史上印度天文学的"承习传授"特点来加以论证,以揭示"五通仙人"一词的真实含义,由此探究中国与印度古代天文学的不同传承风格,并进一步阐发《九执历》在中外天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中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该中围绕广义相对论对光线弯曲的预言和对该预言的证实有三个方面的史实首先得到了澄清,进而对光线弯曲预言的验证历史给出了详细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对广义相对论何时变得正确、在什么层面上是正确的等问题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南宫说的学术经历和历法知识构成为切入点,探讨了唐神龙元年到开元年间早期天文历算机构主要成员的学术活动、相互关系和他们历法知识中的外来成份,为解读“《大衍》写《九执历》,其术未尽”一案提供了一个丰富、可靠的历史背景,从而阐明了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官方天文学机构中的重要影响和《九执历》在当时历算学界的强势地位,并说明了瞿昙撰等提出指控的真正原因在于《大衍历》没有完整地“抄袭”《九执历》,最后指出瞿昙撰等提出指控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印度天文学在唐代官方天文学中的地位,并让印度天文学更彻底地融入到中国本土天文学中去,而朝廷对该公案的判决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后中国传统历法对印度历法中先进成份的吸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