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是由于过分着重于GDP的增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积累起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导致过高的增长成本,这给中长期的发展带来了隐忧。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当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短期调节来稳定宏观经济,尽量延长经济增长期;另一方面,应当通过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1)上届政府有决断、有魄力、雷厉风行办大事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人民的好评。不过我觉得在多谋善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上,还有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是由于过分着重于GDP的增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积累起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导致过高的增长成本,这给中长期的发展带来了隐忧.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当通过财政贷币政策的短期调节来稳定宏观经济,尽量延长经济增长期;另一方面,应当通过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1年初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作为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的嘉宾,谈了对股市的一些看法,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吴老为比较全面的地说明自己对股市的见解,将近10余年关于股市的言论汇编成册。此书2001年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书名《十年纷纭话股市》。吴老在此书的出版前言中,对社会上议论较多的问题,作了概括说明,以表明自己的意见。征得吴老同意,现将其主要观点(有删节)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在2000年出现重大转机原因,从政策层面说,应归为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双管齐下的“两手政策”的作用。 继续执行“两手政策”重在增强“第二手”的力度,发挥供给方面的活力;在供给方面活力确实有了提高的前提下,相机减弱“第一手”的力度,使长期实行扩张性需求政策的负效应不致过分积累。  相似文献   
6.
近期,关于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已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这篇“关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文章,简洁、精确地指出了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同时对目前改革的重点:银行系统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及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作了科学的判断。同时提出了经济增长存在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这些观点应引起政府的重视,使中国的经济在持续、健康、稳定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近期,关于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已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这篇"关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文章,简洁、精确地指出了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同时对目前改革的重点:银行系统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及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作了科学的判断.同时提出了经济增长存在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这些观点应引起政府的重视,使中国的经济在持续、健康、稳定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加入WTO对中国将是利弊兼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人们担心,中国或不能实现它在入市时的承诺,或实现了承诺,却使自己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当时我曾经提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变弊为利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应对。这是因为,应对得好,压力转化为动力,挑战就可以转化为机遇,弊就可以转化为利,否则将没有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规划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和学术界经过近两年的争论和研讨,已经就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化道路达成共识,即现代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是靠科学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变,规定的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有: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2.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4.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同时,稳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强调,要实现十一五规划,制度重于技术,关键在于改革,而关键的关键,则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期在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时,一部分经济学家就已经指出过,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但是,这个观点长时期没有能够被领导部门所接受。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次代表大会文件的草稿里都提到了公司治理结构,但在提交全会和代表大会讨论以前因为太难懂而删除了。直到十五届四中全会,“法人治理结构”才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决定中。为什么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问题呢?这是因为,现代公司的特点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要使具有不同追求目标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同心但要同力”。一方面让经营者有职有权,另一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