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航道疏浚对水下隧道结构的影响,选取海陆交接处的隧道段作为分析对象,考虑隧道围岩为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连续介质,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航道疏浚对结构变形、受力的影响,重点对航道放坡疏浚条件下放坡坡度、回淤厚度及疏浚工序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航道疏浚清淤增加了沿隧道纵向的差异变形,且影响较大的水域段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隧道顶部,而最大等效应力则出现在隧道两侧;航道疏浚放坡坡度大小除了与坡体本身的稳定性相关外,在水深一定条件下,坡度的改变对结构水域段和陆域段的影响甚微,主要影响到放坡段的结构变形和内力变化速率,实际工程中应综合经济性评价与效果分析确定疏浚坡度的取值;此外,回淤、再清淤厚度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也是航道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结果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高速公路运营交通量与预测交通量的差别,对其差异值、误差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交通量预测结果的特点,并归纳其影响因素:交通量预测指标、社会经济因素、收费标准与出行者经济承受能力相互关系、综合运输网络变化等。并提出减少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结果可信度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珠三角北江流域地质的特殊性,路基下伏的软弱土层极大地影响了道路的长期稳定与安全使用。广贺高速三四段为更好的指导后续施工,在项目整体施工之前,选择了长约1km路段进行了软基处理试验段研究工作。在试验段软基最终沉降量推算上,结合试验段成果进行了双曲线法、全量双曲线法、TS双曲线法等三种沉降量推算方法的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4.
由于珠三角北江流域地质的特殊性,路基下伏的可液化砂层对结构物稳定性影响较大,广贺高速沿线软基分布广泛,同时软基中分布可液化砂层夹层。广贺高速三四段为更好的指导后续施工,在项目整体施工之前,选择了长约1km路段进行了软基处理试验段研究工作。对存在可液化砂层路段,采取挤密砂桩处理方式综合治理砂土液化和软基加固。  相似文献   
5.
由于珠三角北江流域地质的特殊性,路基下伏的软弱土层极大地影响了道路的长期稳定与安全使用。广贺高速三四段为更好的指导后续施工,在项目整体施工之前,选择了长约1km路段进行了软基处理试验段研究工作。为了减小工后沉降或缩短工期,对于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的路段,采取了超载预压设计,并对路基与构造物等不同路段超载厚度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虑黏弹性人工边界与流固耦合作用,建立了衬砌结构一土一海水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基于Newmark算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在不同地震激励和埋深条件下动水压力的影响机理与隧道衬砌的振动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含有竖向分量的地震激励下,动水压力对浅埋海底隧道的内力影响较大,分析时不容忽视;当隧道埋深超过一定值后,结构地震反应变化微小可忽略.同时,针对圆形海底隧道进行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为海底隧道的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砂土液化大变形对地铁车站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使用 FLAC3D,采用 PL-Fin 土体液化本构模型,总结了地下结构位于可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从液化初始到产生液化大变形时刻,土体液化、结构位移变形和结构周围土体应力与结构应力变化规律,并与非液化场地下的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有:地铁车站结构从底部开始液化,引起两侧土体的移动和结构的倾斜上浮;由于结构两侧土体液化较轻微,结构左侧墙临近土体应力及结构应力在液化和非液化场地中的变化规律比较类似,底部土体液化较严重导致液化地层中结构底板及底板相邻土体应力变化同非液化土层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而后结合互通立交的特点,对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可液化土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砂土液化大变形对地铁车站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使用FLAC~(3D),采用PL-Fin土体液化本构模型,总结地下结构位于可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从液化初始到产生液化大变形时刻,土体液化、结构位移变形和结构周围土体应力与结构应力变化规律,并与非液化场地下的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主要结论有:地铁车站结构从底部开始液化,引起两侧土体的移动和结构的倾斜上浮;由于结构两侧土体液化较轻微,结构左侧墙临近土体应力及结构应力在液化和非液化场地中的变化规律比较类似,底部土体液化较严重导致液化地层中结构底板及底板相邻土体应力变化同非液化土层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