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杆系结构可靠性分析中,求取临界失效模式是一个主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可考虑轴向力和弯矩耦合效应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它采用比例加载乘子λ这一物理意义明瞭的参数来作为判别临界机构的准则,算例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 P.G.Hodge 与 B.Paul 论文基础上,对两端刚性固定的圆筒形薄壳进行了弹一塑性分析,提出了圆筒形薄壳在每一特殊弹一塑性阶段的弯曲径向挠度、轴向力、周向力、轴向弯矩的公式与最终极限载荷公式;模型试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也十分接近。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分析中的一些假设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双层侧壁船舶碰撞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小碰撞中双层侧壁结构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碰撞强度的简化计算模型。结构“能量吸收-变形”的数值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文章还对该结构形式的承碰性能进行了探讨,获得了一些旨在改善碰撞强度的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加环肋圆筒形薄壳按Flugge方法视为正交异性壳,把流动理论和变形理论化成类似形式,用能量法讨论了加环肋圆筒形薄壳在静水外压下的总体大挠度塑性稳定性和初挠度对其临界压力的影响。给出了临界荷重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字计算。理论计算值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边水舱结构在近代散货船设计中常常被广泛应用。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必须对边水舱结构进行强度校核。但在设计边水舱结构时又必须考虑甲板舱口纵桁对它的影响,因此计算比较复杂繁冗或用有限单元法求解,这些都需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为了便于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时作初步校核计算,这里提出一种比较简便的近似计算方法,同时以某沿海散货船的一个工况为例题进行实例计算,将其结果与解析法的结果及有限单元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考虑横梁抗扭刚度对甲板板在丧失稳定性以后的工作性能的影响。文中应用布勃诺夫-迦辽金法求解了V.卡门(Karman)微分方程组。从而导得了考虑横梁抗扭刚度对板的减缩系数φ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对当前船用的横梁可能尺度和型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列成了表格和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横骨架式船舶甲板板失稳后的减缩系数在边长比大于2时采用索柯洛夫解是适宜的。但是在边长比小于2时,计及横梁的抗扭刚度对甲板板的稳定性及失稳后的工作性能起有利的影响。这种影响随型钢尺寸的增大而增加,随比值λ=a/b的增加而减小。此时索柯洛夫的解给出了过低的减缩系数值。计算结果还发现当λ大于2时,进行多次近似计算是必要的。而对于正方形板,一次近似计算是足够精确的。在这些论点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对正方形板计及横梁的弹性固定作用时在失稳后的减缩系数建议采用计算公式φ=0.53 0.47(1/n)。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损伤圆柱壳极限分析的完全塑性模型,提出了用于损伤圆柱壳可靠性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并利用最小距离法对组合负荷作用下的损伤圆柱壳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碰撞等损伤将大大地降低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A.C.Scordelis提出的把闭合圆柱薄充分成两个半壳的方案出发,通过位移函数及Fourier展开,求解了圆柱薄壳的八阶偏微分方程,得出海洋钻井平台T型接头应力分布的解析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支、弦管之间的载荷传递系数,提出沿交贯线的垂向位移应根据支、弦管间的位移连续条件来确定的假设,使支管的直径d与弦管直径D之比较大时(d/D>0.3),本解析解的结果与试验及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接近。最后,对不同几何尺度的T型管接头进行了系列计算,绘成曲线,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船舶下水过程中,主要的力学问题是滑道端压问题及船舶尾浮时的首支架压力问题。在尾浮开始至尾浮结束阶段,必须避免过大的首支架压力引起的船体及滑道等的损伤及首支架破裂、脱落而造成的危险。过去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首支架型式及受力情况的改进,最近几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沪东造船厂协作,研制了一种完全取消首支架,不需要任何钢梁,只使用普通墩木的新工艺,并已获得成功,现已使用于100多条船舶下水,并对十多条船舶下水进行了滑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采用白光散班法进行 T 型管状接头焊缝区域的应变测量。为解决白光散班景深小、刚体位移淹没变形位移等问题,采用了双角度光路、夹层散班等实验技术,推导了模型表面散班位移和像面散班位移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