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622篇
综合类   156篇
水路运输   176篇
铁路运输   271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刷卡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气象和空气质量等数据,从数据驱动视角,深入挖掘公共自行车使用的时空特征及站点租还车需求预测。在时间上,采用KMeans算法,将站点聚为5类,探讨各类站点的时变需求规律及影响因素;在空间上,提出基于POI 数据的站点用地类型识别方法,将站点分为居住类、交通设施类、办公类和商业休闲类。构建以 15,30,60 min 为间隔,以租还车需求为目标变量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并与常用的 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K最近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强。以30 min为间隔的站点租还车需求预测精度最高,考虑站点土地利用类型后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结果可作为未来站点平衡调度的依据并推广应用于共享单车系统,为改善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3.
<正>一、引言改革是推动经济体制转轨的动力和手段,制度变迁始终贯穿其中。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作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  相似文献   
4.
用光镜对单相黄铜管焊后和冷变形后的焊缝在高温短时退火后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后不经过冷变形的焊缝,退火后组织为粗大的、并垂直于焊缝的条形晶粒和粗大的等轴晶粒;经过冷变形后,焊缝的不同原始组织在退火后都将发生再结晶,影响管坯表面质量的铸造组织消失,组织细化,文中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改善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在山阳新干线500系电动车组上对新型半主动悬挂系统进行了走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了其减振效果等于或高于现行半主动悬挂系统。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各种不同规模的远程状态监测系统构架的解决方案,包括单机系统、多机系统、软件接口和移动通信接口。提出了功能模块的划分及其组态,使RCMS的开发过程有序化、标准化,明显提高了RCMS的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7.
史国荣  王建树 《时代汽车》2006,(12):116-119
营销文化是营销团队的立足之本。如果说,预测,分析,计划,执行,评价等各项工作是散落的珍珠,营销文化则是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宝链的线。融入文化的营销,一切都不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黄勇  史旭初 《中国水运》2007,(12):30-3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湖州市的水运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航区船舶密度剧增、船员安全和法制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制约下,湖州市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有的肇事船舶逃逸,有的又无力赔偿,  相似文献   
9.
准高速车牵引齿轮材料接触疲劳性能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准高速机车牵引齿轮用钢20CrNi2Mo、15CrNi6经渗碳淬火及渗碳淬火+喷丸后的接触疲劳强度,并与20CrMnMo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钢材经渗碳淬火的试件,其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基本相同;渗碳淬火+喷丸试件的接触疲劳强度极约提高5%;所有试件的接触疲劳失效形式都是在渗碳层中产生浅层剥落,文中还讨论了渗碳化层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及喷丸强化对接触疲劳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