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车流不均衡条件下的编组站运输组织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少鹤 《中国铁路》2006,(12):66-69
每逢春运、暑运、黄金周期间,铁路为满足旅客的出行而开行大量的临客。在现有客货共线运行的运输模式下,临客的开行占用了既有路网的运力资源,引起了列车运行结构的变化以及机车交路的调整,导致客货列车对数、货物列车到发、机车交路、车流不均衡,从而引起编组站车流接续困难、货车运用效率低、解编作业能力整体利用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在车流不均衡条件下,加强编组站的运输组织,既要在编组站内部优化运输组织,强化生产管理,又要与相邻车站加强运输调整,减少车流不均衡程度,加快货车周转,完善机车交路,尽量减少临客开行给编组站作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线性回归分析的编组站运营指标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模糊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编组站运营指标的模糊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向塘西编组站中时进行了预测。在对中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办理车数、有调中转车数、无调中转车数、折角车流量、货物列车到发列数和到发均衡程度等6个影响因素,结合车站近几年相关历史数据,确定了中时与6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模糊函数关系。依据此函数关系对未来时期的中时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运营指标预测方法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向塘西站技术作业量、车流结构、不均衡运输、运用车保有量和机车交路等因素对该站货车中时的影响。为加快货车周转速度,提出了提高技术作业效率、减轻列车到发不均衡程度、提高无调中转车比重、优化折角车流组织、降低运用车保有量、延长机车交路、采用运输生产激励手段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铁路客运服务需求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客运服务各要素在铁路客运服务需求中的重要程度,提出按其重要程度归类的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根据近期客运市场调查数据,确定客运服务要素的4个特征指标。运用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对21个客运服务要素进行聚类,并对聚类效果进行评价。把21个服务要素按其重要程度分成5类,由21个客运服务要素归类结果,分析确定要素在客运服务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依托铁路编组站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铁路编组站自身的特点,论述了建设编组站物流中心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提出了建设铁路编组站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车中转停留时间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原始数据的成分数据变换和中心化对数比变换,对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线性"改进.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有调中时、无调中时、无调比对中时的影响,发现有调中时和无调比是影响中时的重要因素,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比传统方法具有原始变量降维效果好、主成分代表意义易解释的优点;选取办理车数、有调中转车数、货物列车到发列数、无调比、折角车流量和运用车保有量等6个因素指标,使用正、负、零关联度对影响因素与中时进行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办理车数、有调中转车数和货物列车到发列数等技术作业量的增长是中时减少的主要因素,提高无调比、减少折角车流和降低运用车保有量对压缩中时有重要作用;点关联分析比绝对值关联分析更能准确地分析各种因素对中时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根据铁路编组站自身的特点,论述了建设编组站物流中心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提出了建设铁路编组站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编组站运营工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提速干线上编组站近年运营状况。应用因素分析理论,分析编组站运营指标构成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规律。发现车流量波动对中时的影响不明显;影响中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有调中时和无调比;非生产性停留时间是有调中时和每车停时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多项评价指标,根据近期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若干编组站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各编组站的主成分及综合得分,以此可掌握编组站的运营状况,并发现货车工作量和中转车运用效率是衡量编组站运营绩效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货车周转、提高编组站运营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