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铁路路堤坡面水土流失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秦沈客运专线上的一段路堤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坡面未产流,而天然降雨造成了坡面沟蚀,经比较分析出引起此种路堤坡面土壤流失的原因,是路堤顶面汇流而导致坡面沟蚀。  相似文献   
2.
结合治理工程实例,对处于地震液化区的软土路基,通过各种处理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采用挤密砂桩加塑料排水板联合处理措施,既消除了场地地震液化问题,同时也有效控制了软土的工后沉降,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3.
路基在公路运营期的稳定状况,常与排水设施是否有效息息相关,路基排水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目前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成果普遍不精细的问题,进行路基排水一体化方法研究及程序开发,构建路基三维数字模型,进行专业方案设计、绘制图表,在方案设计中实时进行水力验算,实现路基排水设计全过程的一体化整合,提高路基排水设计工作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4.
多年冻土区利用加筋措施减小路堤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试验段工程实例 ,阐述冻胀和融沉是影响修建于多年冻土上的铁路路堤和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分析路堤内铺设土工格栅的作用机理 ;通过实测数据说明修建路堤对多年冻土上限的影响以及评价不同加筋方式对减小路堤变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加筋路堤试验工程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工程实例 ,简要分析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修建的铁路路堤易遇到的变形问题 ,重点探讨路堤变形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对抗滑桩桩顶施加预应力锚索进行受力分析和经济性比较,提出在抗滑桩桩顶施加适当的预应力锚索,可有效改善抗滑桩的受力状态、减少抗滑桩截面面积和钢筋用量,进而节约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的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站场路基,打破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力平衡,地下温度场将重新分布.根据此特征可推断多年冻土的发展演化趋势以及评定路基的稳定状况.结合青藏铁路某段站场路基实际监测数据,利用ANSYS软件对2002年~2030年地下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路基下冻土上限发生上移,多年冻土得到了保护;在年平均气温增长0.02℃的条件下,试验段内冻土人为上限和未受路基影响的冻土天然上限均逐年下降;同时,路基阳坡、阴坡两例地下温度场分布特征的差异构成了路基不均匀变形和路面裂缝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高边坡防护结构的稳定性关乎到运营后的车辆及人员安全。若高边坡岩土体组构表现为水敏性软岩,其在降雨频发区会由于长时间降雨而诱发岩土体产生显著的时效变形,不断增加的变形会直接导致边坡防护结构的变形和破裂,进而引发局部拉裂垮塌甚至滑坡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高边坡岩土体时效变形的机制,并结合原有高边坡的防护结构,通过加强支护的形式来控制岩土体的时效变形。在加强支护实施后,边坡岩土体时效变形的特点规律则直接反映了支护结构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以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高边坡的变形机制分析、防治对策以及变形监测过程来讨论降雨诱发高速公路高边坡变形机制及其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铁路建设环评中沿线水土流失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铁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采用USLE预报沿线水土流失量,国内某些地区已有适用于当地的区域性预报方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直接采用USLE预报沿线水土流失量误差较大,文末提出了预报沿线水土流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必须承担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和义务 ,并同时进行监测。笔者根据铁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提出 :监测时段主要为施工期 ;监测地段为路堤、路堑、弃渣场、取土场 ;监测内容为水土流失的面积、水土流失量及水土流失强度的变化等 ,并就监测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